“裴相,韩将军,您且慢。皇上在御书房等着二位了呢。”德公公笑眯眯的对着韩逸说着。
“劳烦的德公公带路。”
等韩逸和裴相到时,太子和端王早已在御书房内了。两人齐声说道:“微臣(末将)参见皇上,太子,端王爷。”
皇上挥挥手道:“起来吧。朕召你们过来,就是想听听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裴相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启禀皇上,让当地的富商世家们募捐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就是这个表彰该怎么写,才能让富商们心甘情愿的把钱拿出来。毕竟着‘敬贤庄’建起来了,要如何管理,这也是一个问题。”
皇上点了点头,说道:“裴相说的正是。这也是朕叫你们来的原因之一,其二呢就是想在听听你们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利民利国政策。”众人沉默不语,思考着解决方案。
裴相想了片刻,接着说道:“启禀皇上,臣倒是觉得可以提高税收。”
韩逸果断拒绝:“不可。”
太子疑惑不解:“为何不可。”
韩逸解释道:“提高税收,依末将所知,东临时农业大国,各个州县的税收大部分都来至于农作物。而且凡是科举秀才以上,都是可以享受免交赋税,便会有很多亲戚把自己家的田地挂在秀才举人名下。再者老百姓自己手里的田地并不多,很多都是佃户,他们不仅每年丰收要上交自己的田税,还要把三分二的粮食交给地主。所以,提高税收无疑是在加重老百姓的压力。”
太子说:“那依韩将军所言该如何是好。”
韩逸拱手说到:“阶梯税收制。”
皇上等人都看向韩逸。
“所谓阶梯,就是按手中田地的多少来交税。手里田地多的自然交的税就会多。田地少的,甚至家中人口和田地比例不对等的,不仅不用交税,朝廷还要补田给他们。州县以户籍为准,划分田地。取消田地挂靠制度。朝廷还要颁布一项政策,那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太子和端王都在心里琢磨着韩逸说的那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们皱起眉头,一脸疑惑地喃喃自语道:“什么意思啊?”
韩逸看着他们困惑的表情,不禁感到有些好笑,心想:这难道不就是字面意思嘛?
于是,他耐心地解释道:“就是说,这些财富或者资源是从百姓身上获取来的,日后也应该用于百姓的福利和发展。”
太子和端王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四只眼睛齐齐看向韩逸,透露出一种清澈而又真诚的崇拜感。
韩逸:不是都说古人的脑子很聪明嘛,唉~现在真的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啊。
现在韩逸终于体会到了站得越高责任就越大啊。
皇上坐在龙椅上,眉头微皱地看着他们几人说道:“你们看现在这事交给谁去办啊,还有表彰要怎么写?”
韩逸站出来回答道:“回皇上,此事易耳。表彰之事只需表达出朝廷对募捐者的感激之情即可,言辞诚恳真挚为上。若能得皇上御笔亲题,则更显诚意与重视。”
皇上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满意地点点头说:“哈哈哈,这个好说。那你们都下去好好想想该写些什么吧。”然后转头看向裴相,接着说:“裴相,这事就交给你了。”
裴相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道:“是,臣领旨。”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太子留下来。”
“是,父皇。”
“儿臣告退。”
“微臣(末将)告退。”
“太子,你觉得韩将军此人怎么样?以前朕以为他只是在行军打仗上略有天赋,今日此举倒是让朕眼前一亮啊。”
“父皇,韩将军此人确实是有大才。”
“哦?不会是因为他是你岳父,你就帮他说话吧。”
“父皇明鉴,儿臣不敢。韩将军虽然在朝为官年数较短,但是所做之事皆为民为国。”
皇上前后想了一下:“嗯,确实如此。行了,没事多让太子妃过来陪陪你母后。”
“是,儿臣告退。”
韩逸离开御书房后,刚走没几步,就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韩将军,请留步!”他转身一看,发现是端王在叫自己。于是他停下来,恭敬地向端王行礼道:“端王爷,不知有何吩咐?”
端王走到韩逸面前,微笑着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想着如果父皇最终决定让你负责此事,不知是否可以带上本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