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陶宜修思索后开口:
\"我们是浩然书院,都是出身贫寒之辈,探讨学问是为了自强不息,为国效力。殿下之前已为吴晨出了策略,我们不妨从小处着眼,以'自强'为主题。\"接着他宣布:\"二十一个人作答,如果文章耗时过长,每人便以诗作替代,限时一刻钟。\"诗歌,是思想的呼吸,是燃烧的文字,最能触动人心,展现才华。题目一出,大家立刻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平日里,这些学子们都酷爱作诗。
很快,有人挥毫泼墨,脸上洋溢着自信,仿佛胜券在握。他们不会因为秦丰的参与而故意放水,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秦丰却不急,他是行走的诗库,随便吟诵都可能是绝世佳作,尽管都是他自己的创作,但这并无大碍,主要是能借此教育学生,培育大秦的未来栋梁。
\"嗯,\"说服自己后,秦丰提笔开始作诗。还有不到半刻钟,吴晨也开始了书写,他泰然自若的神情,表明他对自己的作品胸有成竹。陶宜修饶有兴趣地看着秦丰的案头,只希望他不要输得太惨。
---
赠予浩然书院!
一刻钟后。
所有人都放下笔,脸上带着从容。
陶宜修看向秦丰,轻声询问:\"云中君,请先吧?\"
秦丰挥手示意:\"让他们先,我是客人,不能喧宾夺主。\"陶宜修内心苦笑,他让秦丰先作诗自有其道理。
学生们热情高涨,秦丰首先赋诗能带动气氛,即使不如他人,也不至于颜面尽失。毕竟先入为主的印象,总是有利的。
否则如果后面有惊艳之作,他再优秀也会黯然失色。
陶宜修原以为秦丰只是参与而已,不期望他会赢,但现在他无法改变秦丰的决心,只能保持沉默。随后,他环视学堂问道:\"是否有英勇者愿意成为首位诗人?\"
\"副院长,我愿第一个作诗。\"天字一科年纪最小的袁玉堂起身拱手道。陶宜修点头同意:\"好,那你就来作第一首吧。\"
袁玉堂念完诗后,众人默默品味。
陶宜修听完后给出公正的评价:\"意境尚可,但气概不足,算是开了个好头。\"接着,天字一科的二十名学子纷纷作诗。大师兄吴晨最后压轴,之前的诗篇顿时黯然失色。\"不愧是大师兄,这首诗堪称绝唱。\"
\"哎,我还以为我的诗能压倒大师兄,没想到竟败得如此彻底。\"
\"别灰心,大师兄可是紧随院长的人物,我们的些许不如,也是可以接受的。\"学子们回味着吴晨的诗,啧啧称奇。他们完全忽略了秦丰的存在,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
\"好了,肃静。\"陶宜修拍了拍案头:\"云中君还没作诗,你们怎能如此缺乏耐心?\"
听到这话,学子们安静下来,期待的目光转向秦丰。
陶宜修对着秦丰笑道:\"该你了,云中君。\"
秦丰将纸卷递给陶宜修,说:
\"这首诗就劳烦副院长代我朗诵吧。\"
接过纸卷,陶宜修应承道:
\"好,云中君的诗,就由老夫来朗读。\"
\"嗯?\"陶宜修低头阅读,先是惊讶,接着满脸惊叹。他的脸上莫名抽搐,眼神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什么非凡之作。\"好诗,真是好诗。\"
第129章
秦丰抬眼望向赵高,语气淡然:“赵大人,这么晚找我,有何事?”赵高忙不迭地回答:“不敢,不敢,小人怎敢直呼云中君大人的名讳。陛下让我转告您,明天早朝务必出席。”秦丰点头应允:“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吗?”赵高连忙摇头:“小人也不清楚,只是听说南阳那边似乎出了大事。”秦丰若有所思:“知道了,你下去休息吧。”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庭院。秦丰明白,如果不是大事,秦始皇绝不会让赵高深夜前来通知他。“南阳”这个名字在他心中低语,然后回到屋内。始皇帝没有急于告诉他详情,说明这件事虽然重大,但短时间内无法解决。
然而,他已经大致猜到了一些。最近几个月,南阳严重干旱,几乎颗粒无收,千里赤地。尽管百姓困苦,朝廷还是迅速发放了大量的救济物资。但显然,救灾工作出现了问题,古代交通不便,偏远之地,任何事都可能发生。
次日清晨。
天色微明,文武百官早已齐聚皇宫,可能是因为风声走漏。王奔追上蒙毅,问道:“蒙毅,南阳究竟出了什么事?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