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汉惊讶:“诸葛亮不一起去吗?”秦始皇身边最需要他们几个,但王翦和诸葛亮都不去,这有些反常。秦始皇解释:“大王不允许,他们自然不能违抗。”
诸葛亮内心想追随的心情众人皆知,但眼下尊重大王是必须的,不能因一时冲动而让大王难堪。诸葛亮叹道:“确实,大王是想置嬴政于死地,因此才不让军师随行。”
王大汉不解:“大王为何突然改变主意,莫非有人从中挑拨离间?”否则不会这样。秦始皇挑眉:“你知道挑拨离间吗?”
王大汉虽粗犷,但显然对这种策略有所了解,不能小看他。王大汉回忆道:“我小时候,曾随父母去过学院学习。”
第003章 不甘屈服
起初,他在学院的日子是认真的,但后来出于自己的选择,放弃了。若早知今日,他可能会毅然决然地离开,不再向夫子求学。他更愿意把时间用于磨练铸剑技艺,而不是学习那些东西。
秦始皇评价:“你是个固执的人。”一旦认定某事适合,即使被迫去学院,他也会坚持不学。王翦感慨:“热血男儿,却被自己磨灭了。”
人的许多特质并非他人逼迫所致,多数情况下人们喜欢他的个性。若他改变,那便是自我惩罚,何苦呢。然而这类人很难说服,他们认为自己放弃了很多。没错,放弃了许多,但这些放弃的东西其实是有价值的。他们真正应该丢弃的,难道不是无用之物吗?
面对王大汉对秦始皇上心诚的敬意,王翦心中愤慨。为何自己被置于低位,任人践踏,而到了秦始皇身边,他却截然不同。这待遇未免太过不公。
王大汉看向王翦:“别那样看我,我知道你的想法。我视你为伙伴,伙伴犯错,我自然要指正。”难道犯错就不能纠正吗?王翦并不理解。
秦始皇点头:“是的,作为伙伴,我们需要认真较量。”伙伴就像亲密的朋友,不会轻易被几句反驳打倒,因为他们在冲突中已磨合了彼此的性格。
王翦问:“你对秦始皇有何看法?”他虽忍受对方的谬论,但对伙伴关系的定义仍有不满。他认为自己是顾客,从未与秦始皇有过实质合作,如果不是自己这位忠实的顾客,对方怎能如此依赖?
王大汉转向秦始皇:“你是我尊重的对象,也是我一生需臣服的存在。”这待遇差距实在太大了。
王翦摆手:“我无法和你讨论这个,感觉心如刀绞。”
在我们的历史中,战斗的日子确实不少,虽然无法与秦始皇嬴政的丰功伟绩相比,但在那些日子里,我还是觉得自己的表现相当出色,参与过那么多战役,自认为也是个英勇的战士。诸葛亮评论道:“如今嬴政的声名似乎比过去更加显赫明确。”这种气场正是他形象深入人心的体现。
第118章 震撼的言论
嬴政道:“听说外面有人甚至为我立了一座石像。”听到这话,他心中颇为惊讶。我还活着,为什么要做成这种石像?这是纪念还是诅咒我早逝?王翦闻言大笑道:“我忽然感到满足,庆幸自己没变成石头。”这的确说明人生总会有困难和不如意。
他是大将军没错,但在这样的日常中,他的石像岂非也会出其不意地被人们塑造出来?王大汉轻咳一声说:“其实我很欣赏那个石像,很想学着为陛下也制作一个,放在家里。”只是这需要很长的学习时间,他决定等手中的剑完成后再做打算。但他对此真的很认真,并非玩笑。
嬴政道:“我真想扇你一耳光。”何来的尊重?这不是看我不顺眼,随时准备动手吗?还要用石像慢慢折磨我?王大汉嘿嘿笑着回答:“我们是以崇敬的心意制作雕像,绝无不尊重之意。”但他们心中可能并未完全接纳或理解他的全部。
嬴政说:“这种仰慕也是种力量。”创新而独特。诸葛亮补充:“有雕像也不错,以后就不必再耗费资源去建造了。”人终有一死,石像的存在早晚有用武之地。嬴政笑道:“诸葛亮,你也开始讲些歪理了。”他有时不得不以幽默应对,承担着领导者的辛酸和压力。
王大汉附和:“对,我想把这作为遗产留给我的后代。”嬴政调侃道:“你连老婆都没娶,哪来的后代?”难道他们是凭空想象的孩子?真是奇妙。王大汉回答:“我会直接去捡一个,现在遗弃孩子的太多了,我随手就能得到。”甚至可以购买。
王翦打断他:“算了吧,你这样养小孩,怕是要让孩子活不下去。”一般被遗弃的孩子或许还能找到生存机会,但落在王大汉手里,命运恐怕不会好。王大汉辩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