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前一个账房先生走后留下的一个多月的账目,被赵易不到一个时辰全部整理完成。郑掌柜非常满意的点点头,拉家常的时候问起赵易的身世,赵易只说读了几年的书,没把自己贡士的身份和赶考的经历吐露半分。
一晃十天过去,郑掌柜对踏实勤快的赵易非常满意,逢人便夸。这天郑掌柜的一位朋友造访,看到赵易正伏在桌案上清算账目。他无意间的瞟了一眼,顿时怔住了。他靠到近前仔细端详着赵易的字体,边看边摇头,嘴里不由嘟囔道:“可惜啊可惜。”
“怎么啦李蒙兄,可惜什么?”郑掌柜纳罕的走过来问道。
“此子小小年纪,书法却颇得颜体楷书神韵,用来记账岂不可惜?简直是大材小用,大材小用。”李蒙摇头叹息道。
“大叔谬赞了。”赵易笑了笑站直身子拱手施礼。
“非也,李某绝不是吹捧。小兄弟书法再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代大家。”李蒙不吝其词大加赞赏。
“李蒙兄,小弟只读了两年私塾,大字算是认识几个,能看出字写得好与不好,至于字体书法什么的,可比不得你们这些读书人。”郑掌柜笑道。
“大叔,你看小子的字可值钱?”赵易灵机一动问道。
“你想卖字?”李蒙问道。
“明人不说暗话,小子此时落难,急需挣钱回家。”赵易开诚布公的说道。
“嗯,他倒是跟我说过这想法。李兄,你看看能不能帮些忙?”郑掌柜说道。
“这样吧,小兄弟写几幅字,为兄找朋友看看,如果有求字的帮你引荐。”李蒙说道。
“多谢大叔。”赵易从柜台内转身出来,恭恭敬敬一揖到地。
几人又闲聊一阵,赵易接着整理账目,郑掌柜又陪着李蒙闲聊一阵,李蒙起身告辞。
从郑掌柜嘴里知道,李蒙和郑掌柜是发小,一起读过私塾的。郑掌柜从小受家里影响,对扒拉算盘很有兴趣,但一念四书五经就脑袋疼,比李蒙差的太多。后来一个继承老爹的杂货铺,一个苦读考中了秀才。但李蒙三十岁中秀才后,再没能更进一步,后来为了生计在滁州府衙谋了个幕僚的差事。
三天后,赵易接到抄写经书、楹联等生意,他白天忙活杂货铺的事情,晚上帮人抄写赚钱。
一晃儿一个月过去了,在赵易的建议下,杂货铺专门招收伙计负责四处发放店铺信息,每天推出十件、二十件的打折商品活动,用赔本赚吆喝的方式吸引客人。同时,为方便客户不同需求,推出量身预定制。不到一个月,郑记杂货铺的声名已传遍整个滁州城和周边地方,生意很快火爆起来。
郑掌柜看着每天骤增的客流笑得合不拢嘴,他对赵易佩服得五体投地,捉摸不透这个十七岁的少年脑袋里究竟藏着多少奇思妙想。辛苦付出终有回报,赵易也得到了他应得的一份钱,加上他加班加点抄抄写写赚的钱,已足够回家的路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