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掌柜让些什么来的?”赵易低低问小七。
“以元宵节为题写诗词、文章。”赵小七简直有点抓狂,她开始怀疑赵易的贡生身份怎么弄来的。
“茶水都端走了,有点渴。”赵易向四周看了看。
“你……你等着。”赵小七已出离愤怒,真想一脚把他踹到主廊的中间去。她见端茶送水的姑娘们已回到两边侧廊等候,便强压怒火起身贴着走廊边缘往里走,绕道天井来到侧廊找姑娘们要茶水。
等她端着茶壶绕回来的时候,发现赵易正悠闲的看着别人忙碌,桌子上的宣纸和笔墨看不出使用的迹象。她抬眼看看香烛快燃到尽头,心里一凉。那张请柬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来的,今天这人可丢大了。赵小七恨不得把滚烫的茶水浇到他头上:“你还没写呐?”
“写完了,交上去了。”赵易淡淡说道。
“写完了,怎么桌上的纸没动?”赵小七柳眉上挑。
“用不了那么多,一张足以。这么看我干嘛,想吃人啊。”赵易笑了笑。
“你等着!”赵小七瞪了赵易一眼,在他身边坐下。
随着任店主人一声高喊,早已等候在侧廊的姑娘们鱼贯而入,先收了众人的文章,又把桌面整理干净,最后各种美酒、各色珍品菜肴一齐送上,不多时每个桌子都摆满了。
“诸位才子,各位嘉宾。现在咱们煮酒论英雄,虽无青梅但小店各色菜肴尽情品尝。下面请胡进胡大人当场诵读,请各位品鉴。”
“胡进是谁?”赵易低低问道。
“十年前中的进士,现在礼部任职,这里的常客,胡掌柜同族哥哥。”赵小七本想说不知道,见赵易一脸凝重又心软了。
“老夫就按收取的顺序一一来读,大家共同欣赏。”一个四十余岁、方面大耳、下巴黑须、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走到主廊中间,后面跟着一个手拿托盘的姑娘。
“第一篇《汴京上元节赋》。”胡进念完题目开始诵读。
赵易仔细听了一会儿便觉索然无味,吃了几口菜又品尝了几样美酒。
第二篇读完,人群的反响也不大。接着第三、第四篇,底下的人开始窃窃私语。
直到第十五篇,胡进刚说出《青玉案·元夕》的时候,赵易挺直身子。
“这是你写的?”赵小七问道。
“嗯。”赵易点点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胡进的声音落下,现场鸦雀无声,一些低头吃喝的人也抬起头来。片刻宁静之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随后议论声、赞美声轰然而起。
“好一个‘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妙啊妙,简直妙绝,老夫这些年遍观我朝曲词,还从未见过如此佳句。”胡进激动得脸色潮红。
“这真是你写的?”赵小七瞪大眼睛定定的看着赵易。
“不好意思。”赵易有些脸红。
“请问赵易赵公子在哪,让大家见一见。”胡进在人群中巡视着。
“胡大人、各位嘉宾,在下赵易,拙作不才让大家见笑了。”赵易起身朝着胡进和四面人群依次抱拳行礼。
“赵公子年轻俊逸,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佩服,佩服。”胡进急忙以礼相还。
“胡大人过于抬爱,在下深感愧疚。”赵易此话不是客气,而是发自肺腑的,他真的无颜面对辛弃疾。
接下来的十几篇文章读完,胡进都做了点评,下面也有人说了自己的看法,但无人能出赵易其右,他毫无悬念登上榜首。
胡进大人、任店主人、座中主人纷纷向赵易敬酒,赵易客气一番,一一谢过。
赵小七的怒气早已烟消云散,看着赵易的眼神惊喜中透着钦佩。只在取茶的一来一回间,一首好词便一挥而就,要是他去年踏进崇政殿岂不早已高中?想到此处,她深感愧疚和自责。整整误了他一年的宝贵光阴,误了他和三娘。想到耿三娘,她心中一痛,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不正是元宵节他见到三娘的情景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是说三娘已刻在他心里了吗,没有刻骨铭心的感情怎能写出千古传唱的好词?想得越多她感觉越眩晕,娇躯不由自主的贴到赵易身上。
“下面有请红豆姑娘。”掌柜高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