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北上!援救大贤良师!”林北等一众将领身骑缴获而来的高头大马,一边指挥部队一边高喊着。
身边的部队们全都在响应着号召,一个个也都在一边前行一边呐喊着:“北上!援救大贤良师!”
林北一脸凝重地站在营帐前,脸上满是忧虑之色。他心中清楚,眼前这支军队或许就是黄巾军最后的希望所在。就在不久前,已有信使前来禀报,说位于西北方向、靠近洛阳的白波黄巾军竟然被汉庭招安了!这个消息让林北感到无比愤怒和失望,觉得他们简直是有辱门风。
如果白波军能够再给力一些,选择南下渡过黄河并围困洛阳,那么黄巾军将会迎来一个重要的转机。这样一来,汉灵帝必定会将所有的汉庭部队紧急召回,以应对洛阳的危机。而一旦汉庭的部队全部后撤,黄巾军就能得到宝贵的喘息机会,不再像如今这般处处受制于人,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到这里,林北不禁重重地叹了口气,心中暗自祈祷着局势能有所改变。
或许是上天显灵了,老天爷开眼了,响应了林北的祈祷。
当林北挥军北上的时候,看到了被围困的广宗,便休整军队静待时机。斥候明显的探查到了有一名骑兵驾马来到了汉军阵营中,斥候想要阻拦却跟不上对方的战马。(他的马比斥候的马快。)
来者何人?正是董卓董仲颖!卢植被叛贼所害,如今随大部队同行已非安全之策。董卓仗着一身非凡武艺,索性单枪匹马,纵马狂奔。一路之上,竟无一名黄巾贼胆敢上前拦路截杀。说来也是有趣,林北知晓汉军换将一事,但不知道这新上任的将军此刻尚在路途之中。
待到汉军中高悬起那面“董”字大旗时,林北方才恍然大悟:董卓要给他们送人头来了!
董卓此人,向来毁誉参半。他虽一心效命汉室,但对那些世家大族的行径极为不满。正因如此,他放纵麾下的西凉军肆意烧杀掳掠,以泄心头之愤。这些西凉军长期在边陲之地浴血奋战,早已习惯杀戮与血腥。一旦踏入洛阳这片繁华之地,见惯了奢华与安逸,心中那股不满与贪图享乐的念头便如野草般疯长,一发不可收拾。
后期虽说被世家所牵制,但好在有一些主动性,火烧洛阳迁都长安,令董卓有些身败名裂......
整整十万名黄巾军,如此浩浩荡荡的阵容,每日所需的开销和花费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十万人竟然全都是纯精壮之士!当初林北招人时,那些百姓们无一不想将自家的孩子送入战场,交由林北来率领。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这些百姓们从林北身上看到了光耀门楣的希望!因为只要让自己家的孩子参军,就能获得梦寐以求的田地!这个重磅消息宛如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人们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用家中多余的孩子去换取田地,许多人都觉得这笔买卖实在太划算了!于是乎,大家纷纷踊跃地让孩子们报名参军。更值得一提的是,林北之前抄没了不少世家的财富和金银,如今他正按照入伍军费的标准发放给各个参军家庭。
军中的骨干思想员正是专门负责处理这块事务的重要人物。
真正要算起来,其实有着十五万人,其中五万人是一些林北掳掠来的技术成员。
就在林北率领军队休整几天后,汉军和广宗城内的攻防战打响了。
汉军们推着云梯和架着长梯,纷纷向前进击。云梯是一种类似于小车的东西,木质结构,打造起来极其费力,胜在安全但数量少。若是有一名悍将登上云梯避过箭雨就可以冲上城墙厮杀。至于长梯,就是那种长长的梯子,后面有倒钩可以嵌入城墙中,以便于士卒攀爬。
战斗打响,汉军们吭哧吭哧往前进。
广宗内有大贤良师坐镇,又有张梁的部队在城内驻扎,完全就是不缺守城人员和箭矢好吧。
直到这一刻林北才深刻理解了“万箭齐发”这个词的含义。
他瞪大眼睛看着远处广宗的战斗场景,看着无数箭矢从城中飞驰而出,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城墙上的士兵们俯身射箭,而城墙后面的人则站在高台之上,仰头射击。这些箭矢密集得如同雨点一般,在空中交织成一片美丽的景象,仿佛乡间熟透的麦子,郁郁葱葱。
然而,对于汉军来说,他们的心情却截然相反。有盾牌的士兵纷纷举起盾牌,试图抵御这突如其来的箭雨。而那些没有盾牌的士兵,则只能拼命挥动手中的兵器来阻挡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