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结束,鲁肃更是连夜返回了柴桑。
虽在宴会之上,他极为从容,且周瑜之言必然有损孙刘之联盟。
然鲁肃仍一言未发,此宴会之际,文武众将皆在此地。
若当真与公瑾纠缠相持不下,实为不明智之选择。
故此听得周瑜欲将二位夫人送往柴桑之时,鲁肃便感觉事出不对。
直到宴会结束,他便迅然返回。
返回住处他便迅速联络下人。
“孔明先是何在?”
“尚且不知。”
鲁肃闻言满目担忧,若当真如此,恐怕孙刘之联盟将会不攻自破了。
公瑾如此自私,意图欲用二位夫人牵制刘备,其心意未免太过明显。
若当真如此,恐孙吴联盟之势危矣。
其果真不是明智之举,他离开之前便已吩咐下人时刻留意诸葛亮的消息。
可下人未曾知晓便意味着诸葛孔明尚且不在柴桑。
不过按照自己推断,想必不是他便会抵达此处。
到那时再与他明言却也不迟。
果不出鲁肃所料。
不是诸葛亮便抵达柴桑,其顺势返回便已得知刘备兄弟已然被软禁在了柴桑舍地。
欲见刘备却无可奈何,此必是周瑜出谋,否则何必至此?
方今孙刘两家的联络员也就只有鲁肃一人。
写在自己的设计当中,鲁肃更是支持孙刘联盟之人。
此事一出,只有先会见鲁肃,与其共同商议,日后打算才能有所缓解。
当前之重策,唯有先解救刘备在图下谋,才是上上之选。
故此诸葛亮二话没说便迅速前往鲁肃住处。
更要质问鲁肃,吴侯为何如此?
鲁肃处,他居于自己舒适之内,潜心研读谋政之法。
下人便迅速赶来。
“先生,诸葛亮求见。”
鲁肃一听,连忙收起手中书简,迅速起身迎接。
他心中以人知晓,诸葛孔明得知此事势必要与自己理论。
果不其然,诸葛孔明正为此事而来。
“卧龙先生……”
进入正堂,鲁肃拜会,却见得诸葛亮只是手持羽扇,背对自己未曾言语。
“先生何故如此轻慢?”
鲁肃疑惑,反倒更像质问。
诸葛亮闻言迅速回头,快步两行便出现在鲁肃面前。
“子敬何故这般质问,今番却又说我轻慢。”
“你岂当我不知?我家主公已被尔等软禁于此,子敬却如此质问于我。”
“是何道理?”
面对诸葛亮的反质问,鲁肃慌了。
虽然他已料到如此,然诸葛亮到此之时,他果然仍未把持得住。
“卧龙先生,请听我一言。”
“事到如今又有何听言?如今曹军未破,吴侯竟然软禁我家主公。”
“这是何道理?此非但不能稳固军心,反而更会降低士气。”
“孙刘联盟之事将不攻自破矣。”
诸葛亮面目情急,鲁肃又怎不是如此?
只是一切都有理在先,即便鲁肃心中有惑,却也不得不如此。
“卧龙先生,非是我等不诚,实在是刘使君方才醉酒,提的那反诗。”
“此次有谋反之意,若当真有限,有何安哉?”
“故此非是我家主公将刘使君软禁,先生更是心明之人,如今两国交战,此战争之际,由此行为实为不妥。”
提出此话,诸葛亮未曾言语。
鲁肃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如今正是两军交战之际。
刘使君做法实在容易。是异人断生谋反之心。
如此错念之诗必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
鲁肃便是以此为出发点,对诸葛亮进行了全面的反驳。
其目的自然十分明显。
一便是解释自己,并非不诚。
二便是讲述一切,都是刘备不妥在先,吴侯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若是说武侯联盟之心不诚,反倒不如说是刘备醉酒所写的那反诗才导致如此。
曹军趁此机会写下文章,更是出言抨击,进行反驳。
“吴侯自然知晓此为大战在即之时,故此特侍候刘使君在此地歇息。”
“以免刘使君旁生直接,更是为刘使君日后出兵讨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