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取宁远。此二城若下,其余会宁、伏羌、安定、通渭、岷州,皆可不战而获。不知军师意下如何?”
李智诚道:
“主公高瞻远瞩,此计甚妙,当速速分兵攻取。”
敌军首领当即命左天成率三千兵马,攻打西和;吴方杰率三千兵马,攻打宁远。左天成、吴方杰当即领兵,分头而去,暂且不表。
再说杨一清大军这一日行至半途,忽有探马前来禀报:
“如今敌军围困巩昌府,情势危急万分。巩昌府知府已坚守半月有余,城中人心惶惶,若救兵再不到,巩昌恐难支撑。”
杨一清闻报,一面令探子继续打探,一面命先锋徐鸣皋加速前行。
行至一日,又见探子飞马前来,高声报道:
“巩昌府被围甚急,不出数日恐将失守。”
言罢,飞身上马而去。
又过一日,又见探马来报:
“巩昌府已被敌军用诱敌之计暗中袭取,巩昌知府毕云龙、参将郝忠皆已壮烈捐躯。如今敌军盘踞巩昌,又分兵攻打宁远、西和两县。”
说罢,仍飞马而去。
杨一清闻报,心急如焚,赶忙与张永及诸将商议道:
“如今巩昌已失,宁远、西和又遭敌军分兵攻打,若此两县再落入敌军之手,其势更为浩大。本帅之意,一方面分兵救援宁远、西和,另一方面亲率大军直取巩昌,使敌军难以兼顾,或许西和、宁远两县可保,巩昌亦能轻易收复。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徐庆道:
“元帅之计,精妙绝伦,末将以为,与其分兵救援宁远、西和,不如分兵抄小路攻取安化。彼处乃敌军根本之地,所有财物家眷皆在彼处。闻安化游击仇钺本无心反叛,实乃迫于形势,暂且从之。如今敌军攻取各府州县,仇钺并未随军出征,料其名义上镇守安化,实则待援,一旦我军大兵压境,他必开城献降。今元帅若火速分兵攻取安化,只要安化收复,敌军必感根本已失,大势已去,那时敌军可擒,巩昌可复,已失之各府州县,亦可不战而复得。不知元帅意下如何?”
杨一清听后,深以为然,当即说道:
“徐将军之言,正合吾意。但安化之行,谁可担当此重任?”
徐庆道:
“末将不才,愿领此命。”
杨一清大喜,即刻调拨三千精兵,以罗季芳为副将,令徐庆攻打安化。徐庆领命,即刻挑选三千人马,与罗季芳抄小路急速前进。杨一清又飞速下令徐鸣皋改道增援宁远。此时一枝梅运粮已至,杨一清即命一枝梅率三千兵马,与王能一同增援西和,一枝梅当即领兵出发。杨一清则亲率大军,率领狄洪道、李武、包行恭、杨小舫以及偏将牙将等人,直奔巩昌而去,暂且不表。
再说宁远县知县郭汝曾,这一日闻知巩昌府已经失守,城中诸官皆已遇难,便与城守营守备赵尔锐商议道:
“叛王敌军来势汹汹,巩昌既已沦陷,他必分兵前来攻取宁远。依将军之见,战守之策,当以何者为先?”
赵守备道:
“依在下之见,万不可战。如今敌军气焰嚣张,又以胜师来攻此县,若与之交战,必难以抵挡。不如一面坚守城池,一面飞表朝廷,请求速发救兵增援。况且宁远一城钱粮充裕,仅粮草而言,即便坚守一年亦无虞。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郭知县闻听,大喜道:
“高论甚合我意。”
二人正在商议,忽有探马进来禀报:
“叛王敌军现已派参将左天成,率领三千人马,前来攻打宁远,距城已不远矣。”
郭知县闻听,即刻与赵守备商议守城之策。欲知宁远能否守得住,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