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好大的胆子,明知道王爷的心意,却还敢违背,是因为觉得背靠大公子吗?
果然,朱棣怒目而视。
金忠坦然的面对。
“属下一片公心,王爷明鉴。”
“公心在哪?”朱棣冷然质问。
“倭寇六年前逐渐消停,乃至去年下半年又复起,防不胜防,对我大明危害日甚。”
“辽东是倭患最严重的的地区,丘千户有敢战之心,如何不应支持呢?”
“请问诸位,丘千户能打败倭寇吗?”金忠平静的反问众人。
葛诚等人无言以对。
丘福的才能,肯定是能打败倭寇的。
不只是丘福,北平诸位多少将领都有这个本事,倭寇的难处,不是倭寇能打,而是倭寇神出鬼没。
茫茫海域,能从何处防备。
大明在海边修建了众多的兵堡,但倭寇也不是傻子,自然会换个没有兵堡的地方。
大明人口多,城池多,不像草原千里无人烟,找不到人迹,在大明海域,从何处都能占到便宜。
“至少,丘千户是第一个愿意负责此事的将领,那么王府就应该支持他。”金忠坚定的说道。
抗倭是个苦差事。
将领们不怕打仗,也不怕战死。
可抗倭太被动,谁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抗倭不如北征。
北征虽然也难以寻到敌踪,可总有个盼头,抗倭在人们看来,就是个全凭运气的事。
带着军队碰到了倭寇,那就是运气,如果没有这个运气,那就只能苦哈哈的窝在兵堡里。
如果倭寇在任意一处地方上岸,糜烂了地方,反而容易遭到牵连。
抗倭是大义。
王府本身就有监管金州中所作的职责,以此理下手,无人可以指责,但也容易遭受反噬。
葛诚忍不住说道:“如果倭寇登陆金州,而丘千户赶不及支援,倭寇烧傻抢掠一番逃入大海,那么有心人能以此为由弹劾王府。”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也是没人愿意担负抗倭的原因。
太容易背锅了。
“王府不应该牵连此事。”余逢辰出言支持葛诚。
两票对一票。
姚广孝不是长史府的官员,所以没有出声。
金忠落于下风。
“小王爷曾经说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金忠力排众议,坚持说道:“有些事是底线。”
“于国有利之事,王爷不应畏惧责任。”
金忠起身拱手,义正言辞。“如果连王爷都畏惧责任,而不愿意肩负重任,又有何人会愿意呢?”
朱棣还未回答,葛诚就知道金忠赢了。
圣人为何喜欢燕王。
正是因为燕王有担当。
整个北平以北的开拓,都是燕王打下来的,包括前年的大胜,而圣人在长城外先后设立开平卫,大宁卫。
实际上是瓜分燕王的胜利果实,可燕王从来没有埋怨。
朱棣抚摸了下巴。
金忠说的义正言辞,实际上是图权利,不过他说的有道理,抗倭是大事。
葛诚没有说话,一旁的余逢辰站了起来。
“金州之事牵扯山东,理应知会山东布政司,而不是王府下场,徒惹人非议。”
余逢辰拱手看向朱棣,真诚的劝诫:“北平布政司已有不满之声,再加上山东布政司,恐怕对王府不利。”
“请王爷三思啊。”葛诚跟着说道。
金忠反对。
“布政司官员没有担当,只会对内,此事王府不出手,那么抗倭之事讲没有尽头。”
“放肆。”
余逢辰抓住了金忠话语中的漏洞,“三司乃我朝国策,安敢如此轻视之。”
“金右使的言论传了出去,岂不是让王府成为众矢之的。”
“是在下失言。”
金忠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虽然他是这么认为的,可有些话不能当众说出来。
“咱认为金忠说得对。”
突然传来了话音,令众人吓了一跳,纷纷望向门口,只见到朱高炽微笑着走了进来。
朱棣本想质问禁足之令,不过又忍住了,当着外人的面,他不想打击老大的威信。
王爷都没有发话,其余人也不会不开眼提出禁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