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征税役税等,以及家中口粮,粮种,可以获得十几两银子。
十几两银子,用来购买柴布油盐酱醋茶,以及其余的农具,锅碗瓢盆等,进入小康水平线。
但这是理想水平,保持了农业互助,和性价比最高的农业模式。
朱元璋下的旨意,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
在北方,一户十五亩,是多数的情况,处于温饱线上,小康水平以下。
十五亩的劳作力度,加上耕牛,只需要一对夫妻就能合作完成,可以进入小康水平。
如果是两兄弟,各自成家,加上老人,一户三家人,则维持在温饱线上。
所以朱高炽要做的是,抽出其中的一户人家,投入到工业之中,用工业品来换粮食。
提升了经济水平,让一户三家人,同时进入小康水平。
但是传统农业面朝黄土地朝天,哪怕是同样的所得,工人也是令农民羡慕的。
而且工人的收入,本就远高于农户,可以换到更多的工业商品,从而拉开了距离。
这其中需要培育市场。
只发展生产力,需要百年的时间来完成市场,但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学习后世分配社会分工,优化生产关系,则只需要一代人。
朱高炽得出了结论,向周世丰强调道:“北平有十三万军户,可以提供十三万工人,中华重工的目标就是这十三万人。”
“至于民户,则由补充经济组织,例如煤矿区,蜂窝煤作坊,成衣作坊等来吸收。”
如此分配生产关系,不是朱高炽不在乎百姓,也不完全是靖难之役的原因。
军户苦啊。
又要重地还要打仗,连老百姓都鄙视军户的环境,不愿意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军户,生怕自家被牵连转为军籍。
所以目前的分配,朱高炽必须要优先军户。
“前面所言组织构架的三级关系,对于用工问题,中华重工同样要采取三级模式。”
“中华重工从军户招工,提高军户军户的财富,吸引民户加入军户,从而提高军户的社会地位,高于平均线。”
闻言,周世丰明白了朱高炽的意思,不再提出疑问。
朱高炽后面的话没有说。
当中华重工吸纳了十三万工人,那说明北平的工业模式已经完成,接下来不过是技术的递进,以及向外的辐射。
当周世丰离开了办公室,文书房的文书,去等待室叫张辅和马林,两人跟着文书,进入办公室。
在他们等待的功夫,又有几个人进去等待室。
朱高炽听完文书的话,放弃了下午返回世子府的打算,中华重工的事务,不是轻易可以解决完的。
耐着性子,听完两人在大宁的事宜,其中有个关键人物。
“刘真。”
朱高炽喃喃道。
这个人名有些熟悉,但一下子想不起来。
因为坐久了,感觉有些麻木,朱高炽站起身挥动了下胳膊,活跃了下血管。
张辅和马林见状,连忙跟着站了起来。
“你们坐下,这是咱的习惯,与伱们不相干。”朱高炽摆了摆手。
两人犹豫了下,重新坐了回去,身体拘谨,面色有些紧张和严肃,仿佛面对什么大事一样。
朱高炽走了两圈,想起了刘真是谁。
此人态度倾向朝廷,但也不敢直面朱棣,不是此人不能打仗,但是政治态度不坚定,所以给了朱棣打败他的机会。
想起了刘真,朱高炽又想到了一事。
“大宁都指挥佥事卜万你们见过没有?”朱高炽返回自己的位置坐下,问到办公桌对面的两人。
张辅摇了摇头,说道:“没有见到,但是听葛长史说,他在大宁时,见过一回,没有拒绝合作的事情。”
“有些奇怪啊。”朱高炽纳闷了。
根据历史表现,此人才是最坚定的朝廷忠义之士,陈亨后来都受制于人。
后来是朱棣用计策,哄骗了人们,以为卜万是他的人,被大宁官员把此人下狱,才让陈亨顺利掌控了诸卫,最后配合朱棣掌握了大宁。
想不通,朱高炽先按下此事,问道:“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张辅早就想过应对方法,建议的说:“可以先从其他的卫所入手,暂时略过刘真。”
“军户经济合作社对卫所有利,提升军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