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入侵辽东,后金高层将领,同样有人主动向大明反正。
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人们向往美好的事物,这是人的天性。
朱高炽的冷静,反而让葛诚有些措手不及,他已经做好了小王爷不信的准备。
也想到了小王爷表面虽然信,但实际上不信,但他从小看朱高炽长大,从朱高炽脸上的神情,看出朱高炽是真信了,他反而有些不信了。
不信自己的判断,难道自己老了?
“你真信了?”
“为什么不信?”
葛诚手脚无处安放,朱高炽则一脸的笑意。
他选择的并不是相信葛诚的为人,而是选择了相信人性。
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属于第一级,农耕文明属于第二级,而在农耕文明上发展出来的工业文明,自然算是第三级。
农业社会的聪明人,向往工业社会的例子,同样也是数不胜数,因为聪明人看得出高等文明是必然的趋势。
就像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哪怕入主了中原,最后也会自我改革,变成农耕文明的治理方式。
在大辽和金国建立的时候,都主动发生了变革,甚至更早时期,只要进入内地的势力,都会发生改革自我的传统模式。
不是儒家文化一定被外来的统治者接受,而是因为脱胎于农耕文明的儒家,是游牧和渔猎民族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手段。
犹如忽必烈为什么不受许多人的承认,他明明已经打败了他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也向他投降了。
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改革措施。
诏令天下,以农桑立国;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建立行政机构,完善法规,把农业兴废作为赏罚官员的依据;颁布《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这个改革完全更改了原来蒙古帝国的社会模式,比如摧毁农田恢复草场,以游牧为本,新的要求自然不被许多人接受。
甚至有人反对说:种地的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吗。
拿古代来说,凡是想种地的,润到农耕区的人已经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古代民族转化就是这么简单。
古代草原人到了中原去种地,那么后代都是汉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同样跑去草原放牧的汉人,最终也变成了草原人。
葛诚一时无言,朱高炽也没有想好如何安置葛诚,两人都不想把事情闹大,选择了先按部就班。
说出了心中的秘密,葛诚松了口气。
至于什么原因促成葛诚主动透露,朱高炽没有去猜,等葛诚哪天亲口告诉自己,那才是真正接纳此人的时候。
铁道建设商会的名字中虽然有铁道二字,但是大商人都很聪明,知道目前投资什么回本是最有利的。
准确的形容,应该叫做密云铁矿商会。
但是许多人还在观望,银本和工人并没有到位,给出各种托词,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
都在等待三府商谈铁道之事的结果,等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才会亲自下场。
燕王府出面的自然是金忠,秦王府那边,负责此事的是莫长史,也是拖延至今的关键人物。
此人做事老派,胃口又大,图谋他成为主事人。
至于晋王府,则比较配合,毕竟作为老三的晋王,从小做事风格已经形成,不像二哥秦王那么激进。
所以莫长史的病逝,令事情发生了转机,不知道新的长史会是谁,又会采取什么态度。
而秦王府新长史人选,要由在外的秦王指定。
此时。
秦王成功平乱,大胜而归,威望一时无两,其又是当今皇帝,存活的年龄最大的嫡子,同样是马皇后所生。
恢复了兵权的秦王,势头一下子超过了晋王和燕王。
晋王出塞,没有什么战绩,但是在塞外建立了许多的屯所,没有功劳但有苦劳。
至于燕王,让人出乎意外的是,一向战功赫赫的燕王,至今还“困足”于奴儿干。
人们原认为,燕王亲自出马,马到成功,可能是第一个建功之人,没想到反而是最没有成效的。
负责辽王府的郭铭,陪在朱棣身后,两人逛着北镇外的大黑山,在大黑山的山腰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小黑山。
大小黑山本来无甚名头,不过因为后世红楼梦中宁国府外面的庄子在黑山村。
不少言论指出,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