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真的被口号所迷惑的国家,基本上都陷入了动乱,连稳定都没有,谈什么发展呢,无一不是国家动荡不止,经济停滞不前。
汉朝以强亡,属于无法控制土地兼并,简而言之,社会资源被垄断了,百姓们的人均资源被侵占,和朱高炽要在工业化社会,对资本提出征收遗产税,本质是一样的。
杜绝资本垄断社会资源。
两晋时期。
社会动荡不堪,百姓民不聊生,大道崩殂。
佛道兴起。
人们希望从精神中,找到从苦难生活里解脱的方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主流,儒家开始颓败。
隋朝的三教归儒。
唐朝的三教并行。
社会的不稳,让唐朝的兴盛无法长久,引发了巨大的阵痛,百姓深受其害。
吸取隋唐的结局,人们再一次追求稳定的社会,儒家获得兴起。
同时。
北宋的儒学家们,通过宋朝的经济发展,发现了经济发展促进科学文化进步的现象,引起了儒者们对自然社会科学规律的思考。
程朱理学因此诞生。
从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明理。
北宋的高度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的市井文化。
简而言之物质文明的发达,而精神文明却跟不上,社会追求享受,鄙视奉献等等,和后世的美国有重合的现象。
北宋外部战争的接连失败,引发了思想家们的反思。
于是南宋时期。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同样是符合当时深受外部侵略之苦的百姓们的需求。
这些思想,随着宋朝的消亡,文明的断绝,逐渐的消失和倒退,乃至于大明光复中华,提出恢复宋制,中华文明才开始复起。
明初的思想家们。
同样吸取宋朝的教训,从明初的太极说,可见思想家们想要创造出多元社会,从而抗拒君权。
从周朝开始的向统治者拍马屁,到约束君权,再到对抗和妥协,终于发展到了要抛下君权。而明初的太极说,发展到心学,进入了强调个人精神的时代。
心学继续过渡到明中末期,大量的思想家们在社会上大张旗鼓的提出反圣贤,反皇帝的思想。
明朝除了前期的皇帝,中后期的皇帝,基本上都被读书人们所限制。
唯独到了明末。
经济的破产,读书人们有责任,他们也无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再也没有自信说他们做得对,皇权又一次得到了扩张,崇祯对大臣们大杀特杀,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直至进入清朝。
大明机缘巧合下,各地方组织的破产,丝毫无力反抗,游猎文明的屠戮,高压的环境下,诞生了尊权思想。
就是投降了。
别打了。
服了。
也就是后世的辫子精神。
人们又开始“崇拜”主,连君都不是,一朝回到几千年前的原点,社会全方位的倒退。
也是十六世纪西方社会的崇中,十八世纪的反思中,乃至十九世纪的辱中,这个历程的由来。
不同时期的生产力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文也是大大不同的。
几千年来。
中国并不是一成不变。
说中国几千年是一个模样的学者,大多是清末民初,和二十一世纪以前观念的学者所提出的,而随着后世取得的巨大成果,除了经济上的成就,学者们的见识也大大增加,开始从多元的角度来了解历史。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不光是社会的共识,也已经是学术界的社会共识。
朱高炽走累了。
在亭子里坐下,向几名学者露出笑容,请他们也坐下。
宦官们为众人添茶。
许多人对太子殿下很崇拜,也有很多人对太子殿下抱有疑问,毕竟太子殿下的改革,以及提出的工业化社会,实在是前所未有。
这样的模式,让很多人陌生。
只有赵胜这些最初跟随朱高炽的人们,并且一路前行,才知道太子殿下的才能有多么高远。
对大道的认知。
赵胜毫不犹豫的认为,世界无第二人。
既然如此。
这样英明的太子殿下,自然知道曹端,以及曹端所提出的太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