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
穷二代可以借鉴富二代成功的经验,但不能照搬,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而照搬则是错误的选择,后世各国已经证明。
那些连标点符号都要照搬的,无一例外的经济停滞,甚至政变如台上唱戏,反倒是保留自身文化,吸取别人长处的国家,才做到了发展起来。
于是。
朱高炽又问道:“你如何看待这篇文章里的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的说法?”
一旁的郭彩莲内心揪起,为大儿子捏了一把汗。
双眼里满是期盼。
弟弟妹妹们也大气不敢出。
朱瞻基紧张的冒出汗来,父王时不时的考校,是他最害怕的事情,虽然父王从来不会因为自己说错了话责怪自己,可是母亲眼里的失望让他很难受。
“儿儿臣”
朱瞻基无法回答。
师傅说的道理他无法理解,因为父亲也向他讲了很多道理,还有别的师傅们。
有的人说东,有的人说西。
朱瞻基分不清东西。
郭彩莲急的眼睛红润了起来。
朱高炽笑道:“为富容易做到不仁,为仁也,他很可能不太容易做到富有,这讲的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而可能性呢,我们是要对为富不仁的人要防范,对为仁不富的人,也不希望他永远穷下去,这个就是孟子的言简而意赅。”
伸了伸手,摸了摸朱瞻基的小脑袋。
“读书很累。”
“可是人不读书不行,不读书就无法明白做人的道理,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明白,就不算是完全的人,只不过是被人性欲望操控的傀儡而已。”
“野兽也是被本能所驱使,所以人和野兽最大的不同,是因为人会思考,懂得学习知识,从而学会操作工具,所以是人主宰万物,那么成为人还是沦为野兽,就看所学的知识。”
朱高炽又回过头,看向郭彩莲。
批评的说道:“人有所长,亦有所短,你不能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与老大的身上,读书是慢慢来的,急不得,因此古人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才正确的教育方法。
可这样的方法成本太高了,只有大量的资源才能做到,连后世也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才能做到。
不过朱瞻基不同。
他的身份,注定了他一定要成长起来,否则带来的危害巨大。
在教育朱瞻基的事情上,朱高炽最为关心,可也不敢过分的关注,郭彩莲不懂这些道理,所以朱高炽要吩咐她,不要操之过急。
“父王提出的遗产税,就是避免为富不仁的现象吗?”
朱瞻基听到父亲指责母亲,护母心切的朱瞻基灵光一闪,脱口而出,激动的说道。
郭彩莲吓住了。
朱瞻基反应过来,自己也内心一个激灵。
朱高炽想了想,决定不在和儿子探讨这个问题,虽然盼子成才,可朱瞻基的年岁和见识,以及大脑的发育,并不太适合这么高深的理论。
见到父王略过了话题,朱瞻基内心失落起来。
不久后。
朱高炽动身来到文华殿。
大朝会的时辰还未到。
内阁的几名阁员,提前抵达文华殿,先和太子殿下沟通今天的事务。
一个是塞南行省和塞外地去,每年一度的大拉练项目。
这几年因为撒马尔罕的战事,最紧张的一年,甚至停止了一年,其余的年份也规模很小,如今兵部提议,至少要达到洪武三十六年的水平。
经过各部的商议,大致同意了这个方案。
朱高炽也没有反对。
众人商议得到一致的结论,接下来的大朝会中,兵部就会正式提出,朱高炽也会在朝堂上批准。
然后是治黄河的方案。
同样因为西边战事的原因,国内一切从简,黄河河道的大修,水利官员们上疏,要求启动梳理工程,需要的资金和人手也是天文数字。
工部官员们一致同意,朱高炽见内阁也没有反对,于是也批准了。
大明国力有限。
只这两件事,就能牵扯大部分的精力,加上西边的维持,能腾出来的力量也就不多了,朱高炽有些担忧高丽和倭国。
随后是礼部提出的,要求在各学的课程里,加重历史的课程。
朱高炽没有反对,直接同意。
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