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没有反对。
稳定是重要的基础。
无论古今中外。
稳定大于一切,并不是政治口号,而是治理国家的首要前提。
无论什么样的方式,只要保持了稳定,那么就能有发展,包括南朝鲜的经济大飞跃,根基来自于军政府时期,泰国也是如此。
美国同样如此,永远是那两帮人。
相反。
无论什么样的方式,只要不稳定,那么必然导致混乱和倒退。
也是朱高炽最初的目标是南下,而不是西行的原因之一,南方虽然还未开发,可是同样的努力,南方的土地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口,促进经济的发展。
十分的力气,五六年后,在中亚西亚只能收获三五分,而在东南亚可以收获十几分,甚至二十分。
这是环境和时代造就的。
不过也有好处。
好处就是战略方面,让塞南行省,塞北地区,西域行省,亦力把里行省等地成为了内地,可以降低军事费用,全力以赴的生产。
这几年来,几地的人口和经济快速发展,就是这些红利带来的。
只要没有战乱的风险,不少人愿意迁移当地。
下午。
朱高炽回去了内宫,探望了徐氏。
徐氏已经卧床不起。
朱高炽内心很难过,大明的医学虽然进步的很快,但并没有质的飞跃,徐氏的病情,历史上没有治好,如今的大夫们同样束手无策。
最伤心的是朱棣。
朱棣终于感受到了父亲当年的痛苦。
朱棣从来没有想过,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妻子,会早早的离自己而去,内心忍不住的懊恼,这些年来,陪伴妻子的时间太少。
在撒马尔罕地区的几年时光,一日未见妻子,终于回来了,却没有想到会有天人之隔。
“父皇。”
朱高炽担忧的叫到。
朱棣满脸的忧愁,抬起头来,竟然老了好几岁的模样,一点也没有往日的威严,反倒是像寻常的老者,朱棣没两年就要五十岁了。
五十知天命。
古代五十岁为分界线,过了五十岁就算是老人。
时间真是公平。
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棣正当壮年,意气奋发的藩王,才过去了十五年而已,真是可怕的岁月,哪怕是朱高炽,也忍不住的唏嘘。
三十五和五十,犹如两个时代,可只相差十五年。
十五年。
说长很长,可对于中老年来说,十五年仿佛是眨眼之间,随着人的年岁越长,时间仿佛进入了快车道,眨眼一年就过去了。
朱棣收敛了心神,起身往隔壁走去,朱高炽立马跟上。
在外间。
朱棣坐下后,恢复了面色。
朱高炽上前把文华殿的事情交代了一番。
朱棣沉吟片刻后,说道:“国事由你治理,内外放心,不过呢,撒马尔罕地区七地,实在与众不同,打下来不容易,治理更不容易。”
朱棣担忧的说道:“最怕的是权臣啊。”
朱高炽点点头,一脸的认可。
西疆七地与内地之间,相隔数千里的戈壁,还有雪山阻断。
历史上无论是大明还是帖木儿,其实两者都没有这个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去攻打对方,所以后世的史学家非常的迷茫,不知道帖木儿为什么要东征。
基于此,诞生了很多的猜测。
还有部分学者说其实只是借着东征的名头,实际上对准了钦察之地,也有学者认为,帖木儿最后一次西征结束,国内的矛盾已经掩盖不了,所以借助东征的名义,转移国内的矛盾。
后者的说法有很大的声音,因为帖木儿帝国的确是帖木儿死后,立马分崩离析陷入了内乱。
古代能做到跨越的,唯独唐朝和蒙古。
唐朝跨越西域三十六国,与对面的阿拉伯帝国交战,蒙古则是跨越西域,一路西征。
当然。
两者面对的环境不一样,也不可同日而语。
大明如果不是自己的工业化改革,大大提升了国力,想要解决这个难题,也是非常的艰难的,如今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可环境的因素,当地长期的治理,的确容易造成割据的局面。
特别是七地能做到自给自足的时候,更有了割据的底气。
所以朱高炽要设立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