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奠基。
这样的人,看到了大明的工业化变化,并不会视而不见。
“不过是有些小聪明罢了,跟大哥不能比。”朱高燧笑着说道。
朱高炽摇了摇头。
自己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深知高丽的历史,借助了天时,搅动了高丽的风云,占着先手,又有大明的国力支撑才能有今日。
如果把自己和李芳远放在同样的水平上,朱高炽并不会自大的认为自己比李芳远才能更高。
犹如跟对了平台和跟错了平台。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错了,再多的天赋,也发挥不出来。
“高丽是有工业化发展的根基的,不能小瞧了高丽,更不能小瞧了倭国。”朱高炽解释道:“例如倭国,前几年之所以控制阉工规模,就是担忧过度的使用阉工数量,导致倭国国内贫民减少,反而帮助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的大难题。”
朱高燧好奇的问道:“那为何大哥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倭国内战了。”
朱高炽笑道。
一个民族,当分裂的时候,那么就是给了敌人的机会,敌人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扶持一部分,既不让那部分发展起来,又不让那部分弱小,躲在背后就能让这个民族具备内战的危险。
当内战发生了,最大的损失,就是这个民族的自身。
所以遍观历史,统一是彻底强盛的前提。
不能统一,始终都是瘸了条腿。
因此西方虽然无可奈何下,被迫放手了大片的殖民地,可又在各个殖民地布局了一个又一个分裂的势力,成为了他们躲在背后遥控指挥,当渔翁的天时,以文明的理由,不允许各个国家解决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朱高燧半懂不懂,猜测道:“因为倭国内战了,大哥不在担忧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因为他们就算人口过剩的问题解决了,也陷入了内战,无法发展。”
“对的。”
朱高炽点点头,又说道:“加上阉工的使用,的确有利于大明工业化的推动,符合大明的总体利益,所以我才松口了。”
朱高燧明白了,对大哥更加的佩服。
发展是生产力,压榨也是一种最大的效率,不过呢,朱高炽先要保障内部的良好循环,在稳定了这个基础之上,再用外部压榨来弥补国内生产力的缺口,从而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就是大明工业化二十余年来,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
否定只靠内部循环,大明的发展速度不可能有这么快,因为大明的工业技术总体水平,并没有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
正是因为多年来,合计两百万人次的阉工和俘虏,才为大明北方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增幅了社会生产力,让大明敢于在东北和西部修建铁道提供物资保障,以及国内生产需要的工业基础提供协助。
“那高丽现在也内战,所以就算李芳远想要模仿我们大明的工业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朱高燧举一反三的问道。
朱高炽没有回答三弟的疑问,而是认真思考起来。
有时候矛盾不可怕。
一个矛盾,解决它。
无数个矛盾,无法解决了,就引爆它。
爆发完了,矛盾也消失了,留下一个清白的社会,迎来了新的生机。
例如人口过剩的问题,工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稳定,也就是保障人们的粮食需求,只有满足了人们的食物,难么工业无论怎么发展,都不会有问题。
所以明初和明中期都可以发展工业,唯独明末不行。
但是明末已经获得了新大陆的高产作物,所以明末也是可以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的,那如果明末没有获得新大陆的高产作物怎么办?
没有别的办法,让人口与粮食达到平衡,是唯一的办法,简而言之,让矛盾爆发出来。
当多余的人口无论什么原因消亡了,社会也就重新安定了下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所以每次的大乱后,也是大兴的好时机。
只要抓住了这个时机,就能解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从而发生质的改变。
所以打败也好,打胜也好,只要多余的人口消失了,反倒是机会。
倭国的大内氏就是大明控制倭国的命脉,大明不会让大内氏脱离自己的控制,也不会让幕府消灭大内氏,所以倭国永远不会获得稳定的社会环境,只会越来越衰弱。
但是高丽南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