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但大明工局的出错可能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这种错误的发生。”
“为了保障社会资源调控分配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需要容错率。同时,为了支持商人们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把他们的力量纳入社会运转的补充。”
“通过商人们的运作,我们可以弥补大明工局在资源分配方面的不足,确保社会各方面的正常运转。”
“那么我们应该在保障不出错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商人们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正、繁荣的社会。
袁容思考了不少的时间,姜宾知也没有着急。
一个是太子殿下最信任的勋臣,一个是太子殿下培养出来的亲信总督,所以姜宾知特意请了袁容来到自己的书房里,除了示好,也有关于高丽局势开诚布公的想法。
没有外人的打扰,也没有文书们的记录,许多不方便公布的话,可以轻松的说出来,谁的心里都没有负担。
“中庸。”
袁容突然想到了太子殿下经常说的一句话,“万事有度,过犹不及,以和为贵。”
“我认为高丽南部商人们的诉求,不利于大明的长期利益,违背了朝廷的宗旨,你怎么看待?”袁容反问道。
“答应他们的一些条件,换来他们支持我们的要求。”
“什么要求?”
“控制高丽南部兵权。”
姜宾知直接说道。
袁容想了想,明白了姜宾知的想法,不禁感叹,能让太子殿下认可,此人的确有两把刷子,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先给予再索求。
两人达成了一致。
大明商人们在高丽的势力太强大了,各厂的护卫队,合起来已经是超过高丽的力量,大明虽然加强了在高丽的驻军,规模达到了六千人,两个营,可明面上的数据,也远远不如商人们的护厂队。
当然,纸面上的数据终归是虚的,以大明军队的实力,毫无疑问,能摧毁所有的反抗力量。
但是得不偿失。
高丽国王以及李芳远之子,二人都不支持大明商人们的武力,属于姜宾知和袁容可以拉拢的盟友,加上袁容与商人们的协商。
没有两个月,最后的奏疏送回了国内。
“整编高丽南军。”
朱高炽看后没有反对,朝廷很快获得通过,此事交给了袁容。
高丽南军规模最高的时候有十五六万,后来的几年降到了十万出头,又经过乱民的战事,规模恢复并维持在了八万左右。
以高丽南部的情形,如此高的兵力,已经无法供应了,当初因为缺饷兵变可见隐藏的危机已经到了压不住的地步。
现在高丽右军节制使李芳远死了,下面的军头们,李芳远的长子无法约束,地方上的经济又被破坏,李芳远的长子和地方上的勋臣沟通,以求地方的粮食物资继续如往供应节制府,成效并不大。
除了地方上的确无力供给外,也有右军节制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以目前右军节制府的情形,人们都认为右军节制府不行了。
与股票一样的道理,越是有不利的消息,人们越是不支持。
焦头烂额之下,李芳远的长子李褆,同意了大明朝廷的调停,通过大明朝廷整编高丽南军,把军队规模降低到三万,并由大明驻军一营,保护右军节制府的安危。
换而言之。
交出了兵权,获得了自家的荣华富贵的保障,李褆并没有感觉到不好意思,他的大伯这么多年不也是这么做的,他有什么怕被人骂的。
李褆想到了父亲生前经常痛骂大哥,说大哥出卖了高丽的利益。
如今李褆很想看看李芳果的脸色,不知道他是不是气急败坏呢,李褆冷笑道,自己就是把高丽南部内附给了上朝,也不会让李芳果占便宜。
一个民族的内斗,带来的危害,比强大的外部敌人的危害,要大十倍不止。
同样的国家。
五年前还被一个国家压着痛打,五年后,统一一心的局势下,可以正面硬抗全世界,这就是团结一心的威力。
历史上的大明。
一个巨大的帝国,因为内斗,不光导致了自己的亡国,也失了天下。
通过高丽总督姜宾知和袁容的压迫与说服,高丽国王李芳果捏着鼻子,封了侄儿李褆为让宁大君,并下王令,终于同意李褆承袭了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