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有机会成为大名,但这需要经过漫长的努力和积累,除非在大的战乱时期,才会有快速的晋升机会。
总体而言,幕府时代的军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层级结构,各种军事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护了倭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所以足利氏成为新的幕府大将军后,自然不会孤身一人,而是拥有一批与之利益共生的家族势力。
细川家、山名家和斯波家也是其中的三个家族。
这些家族与足利氏关系紧密,共同维护着幕府的统治。
斯波家相对于细川和山名这两个老牌家族来说,地位略显逊色。因此,他们更加依赖于足利氏的支持。
如果细川家和山名家选择投降,交出家族中的叛徒后仍能保持其地位。但对于斯波家来说,失去足利氏的支持将使他们重新沦为三流家族,甚至面临族灭的危险。
这也是幕府大将军信任斯波义敏的一个重要原因。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斯波义敏竭尽全力挽救战场形势,以免家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与此相反,如果换作细川家这些老牌家族,他们可能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置身事外。
然而,斯波义敏深知此时的危机,他明白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挽救战局。
那么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为了幕府的大局,他敢于打破。
数百队的探马被派出去搜集粮食,他们的任务是收集万斤的粮食。
随着大军的撤退,这些探马犹如蝗虫过境,对沿途的百姓和地主进行了残酷的劫掠。
他们不仅抢夺百姓的粮食,还对大户人家下手,破坏了原本稳定的人情关系。
这些平日里斯波义敏不敢做的事情,如今为了挽救大军,他再也无法顾及。只要大军能够得以保全,幕府就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
反观明军方面,除了最初迅速进入狗奴国,以及朱能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外,其余军队的行动较为迟缓。
前线的战斗已经开始,但仍有部分军队停留在济州岛、广东等地等待运输,以及在沿海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等待船只运输。
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整个大明的海军力量大多集中在这片海域,维护航道安全并协助物资运输。先前海军的出击已经调动了大部分的海军战力。
对于这片孤悬海外异国他乡的战场,大明不敢掉以轻心。前元两次远征的覆灭教训使朱棣非常谨慎,宁愿行动缓慢也要确保万无一失。
必然也是偶然。
朱能与斯波义敏在神西城交战了。
面对尾随上来的明军,斯波义敏明白这场仗是必须打的,只有打败了追兵,幕府军才能顺利撤退,所以集结了手头里的七万大军。
幕府为了平灭狗奴国,以及应对明军的威胁,组织了二十余万的大军,可谓是倾之所有,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大明会这么激动。
竟然调动了五十万大军。
大明号称五百万大军,光这个口号就吓住了幕府不少人。
无论明军实际上来了多少兵马,但是追兵至少有数万人,加上后方明军的情报,光自己打听到的旗号就是将近十万,那么三十万人马应该是有的。
斯波义敏内心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再也笑不出来。
谁也没有预料到大明的决心会有这么大,为什么呀,这么重视他们倭国,到底是荣幸还是不幸呢。
想不通的斯波义敏,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调动大军,不求歼灭这支大明军队,让他们不敢继续孤军深入追击自己就好。
可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大明的物资运输的确很艰难,却仍然保障了前线军队的需求,不缺少军火的朱能,同样采用明军已经习惯了的老战术。
车载炮轰击对方的阵型。
骑兵骚扰。
百子连珠炮荡平靠近己方阵型的敌军部队。
等对方崩溃,步兵刺刀冲锋,手榴弹开道。
如此的战术,明军使用了几万里的范围,从沙漠到丛林,从江河到大海,虽然因为地形的原因,战术不断的调整,可底子里没有变化。
说明军战术僵硬也好,说明军是躲在后方的懦夫也好,但是能让地方毫无还手之力,赢得战场上的胜利,那就是大明追求的战术。
同样的战术,斯波义敏并不比帖木儿手下的精锐将领要厉害些,反而因为骑兵的威力差,还不如帖木儿军队对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