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皇帝朱见深登上大明皇位以来,他的执政风格便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
朱见深采取了一种更为宽松、温和的治理策略,极大地缓和了皇宫与内阁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初步稳定了上一朝所遗留下来的种种不安定因素。
与父亲的严苛政策相比,成化皇帝的这一转变,不仅使朝廷气氛变得宽松,更使得整个大明社会都沐浴在了一种新的气象之中。
他的这一决策,不仅缓和了朝廷内部的关系,也为大明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大明的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
内燃机的作用逐渐受到市场的重视,无论是大明工局体系还是地方上的民间商行,都在加大对此的投入与研发。而留声机的问世,更是震惊了整个大明社会,人们开始对这种能够复制声音的神奇机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电磁学领域的技术突破,也为大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技术的推动下,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设想逐渐变为现实,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便捷。
然而,社会总是充满了矛盾与问题。
随着涌入大明内地的佣工数量不断增加,近百年的积累,社会上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成化皇帝对此并没有视而不见,他下了旨意,提出了文化认同的思路,将原本只给与国外精英群体的优待,扩大到了大部分佣工身上。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缓和了社会上的矛盾,更使得许多佣工子弟有了归属感,他们开始以大明为荣,为大明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明工局体系虽然规模庞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部分工厂因跟不上市场发展步伐而逐渐落后,导致了不少的失业群体出现。成化皇帝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决定分离工民联合部,成立专门的排工司,以保障失业人口的再就业。
同时,他还设立了日常口粮补给制度,为失业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此外,成化皇帝还健全了养老院制度、孤儿院制度、残障人士就业制度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使得大明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他放开了言论限制,允许更多的声音出现,但同时也加强了对大明律的修订,以保护大明朝廷的稳定和社会百姓的和谐。
在社会贤达制度方面,成化皇帝继承并发展了朱高炽时期的做法。
他正式推行社会贤达制度,以城市市坊与乡间大片井为基础,加上学术界、工商界各界的推举,制定了各项条律和规章,规范并补充了朝廷在地方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城市与乡村都开始了新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上下双层同治的模式。
成化皇帝本人在艺术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天赋和兴趣。
他喜欢绘画,亲自创作了许多画作,如《多维新式画法风景图》、《一团和气图》、《岁朝佳兆图》、《无量寿佛图》、《文宗皇帝坐视图》以及《燕子图》等。
其中,《燕子图》本身是大明最畅销的图画,已经有了无数种画法,畅销了数十年,成为了许多百姓家里供奉的画图。
天灾方面,居庸关大地震时,各界人士踊跃捐款,这种风气逐渐成为了大明社会的一种传统。而在宗教方面,天竺伏羲庙和绝岛妈祖庙的落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状况。
学术界方面,王守仁总结了新学各分支,推出了自己的心学,并在双层同治的基础上,摸索出更新的乡约模式,开始在南方流传。这一学术思想的传播,为大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天文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彗星的出现,这一天文现象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而在军事方面,天竺南地区和伏尔加河发生的叛乱,都被明军成功平叛,展现了大明强大的军事实力。
此外,成化皇帝还在新大陆成立了第一个都司,开始了大明在新大陆土地上正式的直接治理。
第一座城池的诞生,标志着这片区域的大明人口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对新大陆的管理和开发,起到以点带面作用,为日后大明在新大陆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方面,成化皇帝采取了一种相对宽松和放权的治理方式。
成化朝中后期,他长期不见大臣,处决政事均由内阁商讨。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