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当林天明沉浸于研究玉佩中所蕴含的远古修真功法时,内心被好奇与期待所填满。
然而,当他深入研读之后,却惊觉其中存在诸多与当下环境格格不入的地方。
这远古修真功法名曰《太虚灵诀》,其修炼之法繁杂至极。
开篇便要求修炼者将天地灵气引入体内,汇聚于丹田,进而形成灵气旋涡。
在远古时期,那天地灵气浓郁到近乎实质的环境中,迈出这第一步或许并非难事。
可如今身处这灵气稀薄的时代,想要达成这般境界,简直犹如试图攀登那遥不可及的天梯,困难程度超乎想象。
除非有足够多的灵石布置聚灵阵…
紧接着,《太虚灵诀》规定,在灵气旋涡成形之后,修炼者需运用独特的法门对其进行压缩凝练,使之转化为液态灵液。
此过程对于灵气的操控能力要求之高,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稍有不慎,便可能致使灵气溃散,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瞬间化为泡影。
并且,由于当下灵气极度稀缺,初期就要收集足够的灵气来完成这一环节,所需耗费的时间漫长到让人望而却步。
遥想当初这功法创立之时,所需的灵气量如此庞大,足见那时的年代,灵气是何等的充沛!
随后,功法中阐述,在灵液凝聚成功后,需要以灵液开辟周身的经脉,拓宽灵脉通道,以使自身能够容纳更多的灵气运行。
这一步骤不仅对修炼者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大量的灵气作为支撑。
在当下的环境中,灵气供应匮乏,稍有不慎,在开辟经脉时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相较而言,林天明自己所创修炼的功法《灵虚真经》则要适宜得多。
《灵虚真经》开篇着重于修炼者自身的气息调整与心境修炼,通过冥想来感知周边那微弱到几乎难以察觉的灵气,并将其缓缓引入体内。
这种温和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在灵气稀薄的状况下因过度追求大量灵气而导致的失控。
在灵气引入体内之后,《灵虚真经》并非急切地将其汇聚于丹田形成旋涡,而是让灵气在经脉中缓慢流转,在滋养身体的同时,逐步强化经脉。
待到经脉足够坚韧,再逐步汇聚灵气,形成稳定的灵力核心。
而且,《灵虚真经》在修炼的过程中,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修炼者需要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比如山川、森林等地,借助自然之力来辅助修炼。
通过与自然元素的交流,提升对灵气的吸收效率。
在功法的后续阶段,《灵虚真经》注重灵力的精炼与运用技巧。
修炼者通过持续不断的实战和修炼,将灵力运用得更加精妙,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而不像《太虚灵诀》那样过度依赖庞大的灵气储备和复杂的灵力转化过程。
林天明深知,远古功法虽然在曾经的环境中或许威力强大,但在如今的世界,必须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
他决定以《灵虚真经》为基础,借鉴《太虚灵诀》中的一些精华部分,融入自己的修炼之中。
他开始尝试在冥想时,引入《太虚灵诀》中对灵气感知的独特法门,增强自己对微弱灵气的捕捉能力。
同时,在灵力的运行和控制方面,参考《太虚灵诀》中的精细操控技巧,使自己的灵力运用更加精准。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林天明在尝试融合两种功法时,遭遇了诸多困难。
他首先对《太虚灵诀》中对灵气感知的独特法门进行深入剖析,试图找寻出其与《灵虚真经》的共通之处。
经过数日的苦思冥想,他发现,太虚灵诀中所强调的全身心投入感知,与灵微诀中的静心冥想有着相似的核心要旨。
于是,他开始在每次修炼《灵虚真经》的冥想阶段,尝试运用太虚灵诀的感知方式,让自己的精神更为集中,对周围灵气的捕捉也更为敏锐。
在灵力的运行方面,他借鉴了太虚灵诀中的精细操控技巧。
他将原本在灵虚真经中较为自然流淌的灵力,进行更加有意识的引导和控制。
起初,这种改变并不顺利,他时常因为过度专注于操控而导致灵力运行不畅,甚至出现阻塞的状况。
但他没有轻言放弃,他一次又一次地调整和尝试,逐渐找到了平衡之点。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