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苏抿了抿唇角,让自己笑得不要太明显,但眼角还是一弯,流露出开心来。
她将手背在身后摇了摇,克制道:“我就知道是这样,也不是很难猜。”
景熙帝肚子里笑得不行,脸上还端肃道:“对于一般人来说难猜,对于我们昭阳来说算不了什么。”
果然,得到夸奖的秦苏眼睛又弯了一个弧度。
景熙帝轻咳了两声,这才道:“修路这种事情内有乾坤,孙瑁只是借这个法子平账。”
修路这种事情大有猫腻在。
道路的修建基本都是当地官府负责出钱,然后官府寻找靠谱的工匠开工,其中所用原料,工费,均由当地采办,最后修补完毕记账存档。
那么道路什么情况要修,找的工匠是什么人,用了什么料花了多少钱,都有空隙可钻。
况且道路又不是别的东西,它每天都在被使用,修补完的样子和磨损程度,也很难考察。
当地官府能从中提取的利益就多了去了。
那么孙瑁拿这钱干嘛了呢?
淮南临江,年年遭受水患,每到汛期河水泛滥,就需要治理河沙和抚慰沿江受害百姓,支出不匪,哪怕朝廷有专门的拨款也远远不够。
孙瑁假借修路之名,实则将钱都用到了这一处。
他自己一分没贪,可能还倒贴了许多钱。
景熙帝将背后的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讲给秦苏,秦苏愣了一下,有些感动。
她问道:“所以官员撒谎也不一定就是坏的,他虽然骗人了,但他是个好官,父皇才不生他的气,对吗?”
景熙帝沉吟稍许,道:“朕不生他的气,不是因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而是因为他私下跟朕请过罪。”
他看着秦苏的眼睛,并不知道女儿能不能真正理解,“朕需要的也不是一个好官,而是一个好用的人。”
这个好用包括控制度高,包括政绩好,包括能将治下管理好,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对百姓好。
秦苏觉得有些复杂,但是她没有立即提出质疑。
她知道许多事情她现在不能理解并不是因为别人讲的不对或者是自己太笨,而是因为她年纪小,读的书少,见识也浅薄。
没关系,她只要牢牢记住这些疑问,在日后的时间里慢慢就会明白。
而在这之前,她需要多问多听多看。
“淮南深受水患之苦,为什么不让百姓迁居,离开原地呢?”
景熙帝道:“因为此处可种植双季稻。”
也就是粮食可以做到一年两收。
秦苏喃喃道:“又是粮食……”
穆王余孽煽动百姓,是用粮食,淮南地区面对水患仍旧苦苦支撑,也是为了粮食。
景熙帝道:“楚汉争霸时期,汉高祖刘邦麾下的郦食其曾经说过,‘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农耕是国本,从古至今,千年不变。”
他细细为秦苏讲述了大虞目前的土地开垦情况,粮食产量。
其实大虞的耕地面积并不小,但还是那句话,祖宗不积德,前面的昏君祖宗嗜好美色美酒美食,而酒都是用粮食酿造的。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虞饮酒之风大兴,连带着一些人喜好吃牛肉,导致耕牛数量锐减,农业因此深受影响。
景熙帝掌权后严令官员限酒,全国不得食用耕牛,这才让情况稍微好转。
但也只是稍微,毕竟农耕依靠天时,不能一下子暴增几十倍,想国富民强,家家户户有余粮,需要许多年。
这一上午的时间过得飞快,秦苏在短短几个时辰里,听了一脑袋新东西。
有的她消化掉了,有的还需要一些时间。
好在景熙帝也知道孩子还小,不能揠苗助长,及时止住话头,讲完粮食的情况就不讲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景熙帝把奏折丢回桌上,抱起秦苏往外走,“梁丹信!”
梁丹信连忙推开门:“回陛下,奴才在呢。”
景熙帝道:“今儿在昭宁宫里用膳。”
“奴才这就叫人去吩咐。”梁丹信应下,又悄悄看了一眼皇帝和公主的脸色。
他站在门口,不能完全听清房内的对话,但听到只言片语就够惊心了。
公主或许并不知道景熙帝教导她的内容意味着什么,他这个常年跟着皇帝的人却很清楚。
他心里翻江倒海自不必说,面上则更为恭谨,对秦苏道,“殿下,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