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可是陪秦苏进太庙!
别看这帮子大臣们平时谏来谏去的,实际上他们心里门清,知道如今天下是什么样的形势,未来秦苏会得到怎么样的称赞,历史会如何书写这段岁月,而属于秦苏的班底必然千古留名。
不少人都憋着力气想多活些年头呢,就为了将来能争一争昭阳帝太庙的配享队伍。
比如侯冬瑞,他有红薯的功劳在身,又有培育新稻种的尽心竭力,大大小小的政绩加一起,太庙是稳进的,目前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寿命,这可能会影响到他是跟着景熙帝进太庙还是跟着秦苏进太庙。
他私下对同僚们倾诉自己的纠结,同僚们都翻白眼不理他。
结果这倒好,朝臣们还没有争出个高低,晴梅先占了一个名额。
百官们死都不能同意。
刚才假装要撞柱子的人这下是真的要撞了。
大家严肃表示,这事不行,这事不可以,陛下你必须收回这个想法。
他们着急,秦苏可不急。
她淡淡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拿出一个章程给朕啊。”
眼看陛下要不高兴了,百官们也怂了,生怕陛下恼了以后两样都要,既让女官们入朝,又让晴梅进太庙,那他们得当场吐血。
朝臣们不再试图试探这件事情的底线在哪,和配享太庙比较起来,这些都是可以让步的。
他们飞快地讨论出了一个主意。
晴梅可以拜官授职,女官们也可以引入朝堂,但诸如六部尚书这类重要职位,不能随便任命给她们。
秦苏饶有兴致道:“不能随便任命?那朕要是不随便地任命呢?”
朝臣们叽里咕噜又争吵了一番,打补丁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回头商量一条新的女官升职考核渠道。
秦苏点点头,认可了他们的说法。
百官们刚松了一口气,秦苏就叫晴梅上前,道:“巧了,晴梅准备好了一份,择日不如撞日,大家今天就敲定吧。”
百官们:“……”
迷迷糊糊地加入讨论。
等到朝会散了,百官们走出大殿,迎着刺眼的日光,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的样子。
咦,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
……
这之后,晴梅就从女官变成了大人,宫里也开始流传陛下有意让她配享太庙的传言。
但晴梅知道,秦苏当时那么说主要是为了吓唬百官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现在的她距离配享太庙还有很长的距离呢。
晴梅跟小宫女们又说了几句话,听宫女们告退前都叫着“晴大人”,突然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
大部分人都忘了,她并不姓晴。
晴梅其实也记不清自己进宫前原本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了,想来无非是什么招弟盼儿小草之类的。
她只记得景熙帝将她调到还是公主时期的秦苏身边时,随手在桌上的诗集里选了两个字,作为她的新名字。
后来她跟在秦苏身边认字读书,又学到了那句诗,秦苏告诉她,这是她名字的由来,她便将其牢牢背下。
——“只待新晴梅坞去,青鞋未怯踏春泥。”
晴梅初时不懂这句诗里的洒脱快意,直到景熙二十九年的某个清晨,秦苏问她:“你是想做这深宫里的掌事姑姑,还是出去辛辛苦苦做女官?”
她惊讶迷茫之中,脑海里蓦的浮现出这句诗。
“青鞋未怯踏春泥。”
前路漫漫,犹未可知,但春将至,花将开,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奴婢选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