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金枪鱼的养殖,在全世界尚属起步阶段。养殖规模小、育成周期长。
仅就蓝鳍金枪鱼来说,从鱼苗到百斤成鱼,要花费近四年时间。
即使这样尚不完善的养殖技术,全世界也才有一两个国家和地区掌握。
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大国,目前全国仅有一处实验性的黄鳍金枪鱼养殖场。
至于蓝鳍金枪鱼,周余和沈青青遍查互联网的信息,也没发现国内有人进行商业化养殖。
两人越查越兴奋。如果大家都养,即使能赚钱也有限。
但如果你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概率会吃到满嘴流油。
“周余,我看养金枪鱼能行!”
沈青青两眼放光:
“如果咱们做成了,大概率会是国内第一家蓝鳍金枪鱼养殖场!”
周余也颇为心动,不过他向来谨小慎微,感觉这事滞碍颇多,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
“青青,咱们俩可没技术,如果真要搞,那是要从零开始的!”
不要以为地中海能养蓝鳍,本子能养蓝鳍,想当然自己就能养。
这种发大财的路子,放在谁手里,亲爹都不一定会传授。不付出极大代价,人家直接是对你技术封锁的!
大家应该都吃过红薯,日常生活都用过橡胶制品,在如今都是稀松平常的玩意。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小小红薯,在几百年前的南洋,还是禁止出境的作物。
其实这玩意是西方殖民者传来的,在南洋本地并不稀罕。偏偏明朝境内闹饥荒,人家还就不卖给你!
后来还是一位姓陈的秀才,出海关冒死藏了一根藤蔓,才把番薯带回国内。
可惜还没推广开来,明朝就亡了。反倒是满清捡了个现成的。就这一个小小番薯,推广后解了小冰河期的大饥荒,养活了几亿的人口。
所以如今才有人称‘康乾盛世’为‘番薯盛世’。
橡胶树的故事就不多说,都是类似的情况。只能说技术壁垒古今皆然。
蓝鳍金枪鱼虽然已能人工饲养,但正是能攫取垄断利润的时期。
周余和沈青青作为个人买家,即使出大价钱,也很难学到养殖技术。
“养鱼嘛,饿了就喂呗!”
听了周余这番话,沈青青却不以为意,信心满满的看着他:
“别人能想到的,我不信咱俩就不行!”
咦!周余一听还真就是这么个道理。
不论是养殖什么,无外乎根据养殖生物的习性,针对性的满足其生存繁衍需要罢了。
而说到对金枪鱼的了解程度,两人自信绝不亚于一般的生物学家。
只要钱到位,别人能做到的事,他俩没道理做不到啊!
“好,那咱俩就试试看!”
“好,试试就试试!”
两人相视一笑,一股莫名的自信瞬间从心底涌起。
一旦下定决心,两人立刻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困难。
即使没有详尽的技术资料,但互联网相关的影音资料还是有一些的。
尤其是那些访谈宣传片里,养殖所用网箱形制架构还是看的清清楚楚。
虽然规格尺寸颠三倒四,蓄意模糊了正确数据,但是两人熟知金枪鱼习性,自己也能计算出真正的空间需求。
两人各拿纸笔,讨论起佛手屿海域的水文情况。对比蓝鳍金枪鱼的生活习性,很快得出了结论。
以佛手屿的水深和水温,完全可以用圆柱网箱的方式,进行蓝鳍金枪鱼的养殖。
两人立刻开始计算,建设网箱所需物料用量,以及配套的设施及费用。
这一算又是钱串子倒提。网箱的费用倒还好说,倒是相关配套费用更加惊人。
比如金枪鱼种苗和每日饵料,乃至于投食专用的船只。
好在两人养金枪鱼不用买鱼苗,直接捕捉野生蓝鳍繁育即可。
而由于种苗的稀缺,他们完全可以梯次养殖,逐年增加网箱数量。这样饵料的压力也不至于一下压上来。
唯独投料船是省不下的,总不能没事开着轻舟号喂鱼吧?
这些都还是小事。最关键的点在于,开建养殖厂后,新增各类设备,岛上的用电量激增。30kw光伏功率根本不够看。
单就成本来说,5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不过几十万,对两人不算很大负担。
只要蓝鳍金枪鱼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