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颋被破格提拔,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并与侍中宋璟一同执政。张说与苏颋之父苏瑰是故交,便撰写一篇《五君咏》,在苏瑰忌日时献给苏颋,其中一则是记载苏瑰的故事。苏颋非常感动,向玄宗进言,改任张说为荆州长史。
张说交接歧王李隆范,还能大难不死,可见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当他升任右羽林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姚崇知道张说仍然是自己的政敌。
张说知道皇帝跟张九龄,在蜀国时,便交往密切,关系莫逆。为巩固地位,便跟张九龄强拉宗族关系。“咱们都姓张,五百年前是一家。”
张九龄呵呵笑勒。他佩服张说的才华,却对他的权谋手段不认可。张九龄被张说信任,却不会成为他的同党。
敢于直言,虽是张九龄的优点,却未必讨人喜欢。姚崇认为,张九龄看似中肯的意见,实则是张说的计谋。姚崇开始防范张九龄,并视之为政敌,只是暂时找不到把柄。
张九龄虽然满腹才华,却总被姚崇压制,“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姚崇格外不满。开元四年秋天,张九龄被姚崇当众羞辱,便以秩满为辞,向武宗请求,去官归养。轩辕勃虽然不舍,但为了让姚崇能安心办差,便准许他回乡。
张九龄回到岭南,住了一年多时光,倒也并不闲居,而是想为家乡办点实事。甫到家中,便向朝廷奏请,开通大庾岭路。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
姚崇虽是一代贤相,惜乎教子无方。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招权纳贿,遭到言官的非议。皇帝崇信姚崇,对他言听计从,即便知道宰相儿子手脚不干净,也都给以官职。长子姚彝,官至光禄少卿。次子姚异,官至坊州刺史。幼子姚弈,任礼部侍郎。武宗对姚崇父子,可谓恩遇甚厚。直到赵诲事发,皇帝才对姚崇引发强烈不满。
赵诲,开元初年任中书省主书,只是从七品小官,作为姚崇亲信,勾结金钱帮,接受白狼国使节的贿赂。张说趁机反击,暗中命人揭露赵诲,希望能引火烧向姚崇。武宗亲自审问,将其下狱,定为死罪。姚崇身陷其中,如坐针毡,害怕赵诲泄漏隐秘,被迫出面,三番进言,极力营救赵诲。
武宗碍于宰相情面,赦免赵诲死罪,心中却老大不悦。他不能允许朝中官吏,沦为白狼国代言人。恰逢京城曲赦罪囚,敕特标赵诲之名,杖之一百,流放岭南。
皇帝不肯放过赵诲,预示君臣信任基础丧失。姚崇深知君心难测,自古权相难逃一死。倘或留恋权位,便会跟皇帝积累更大矛盾。他为此忧惧不安,数次请辞相位。由于害怕张说受宠,便推荐花城都督宋璟继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罢去宰相之职,封梁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唐国渐入正轨后,轩辕勃要以法治国。这时,鬼才军师姚崇,因打击政敌,招权纳贿,热衷搞小集团,招致同僚不满,理应下台。武宗虽将姚崇罢相,但对他仍极为尊崇,许可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专门征询其意见。
开元五年,狼族九姓内附唐朝,散居在晋阳以北地区。张嘉贞便上表朝廷,请求驻扎重兵,加以震慑。武宗于是在并州设置天兵军,任命张嘉贞为天兵军大使。
宋璟随同玄宗巡幸东都,到达崤谷时,发现路难走。皇帝发怒,我大唐的交通要道,就是这个水平吗!
开元六年春,张九龄因修大庚岭路有功,被召入京,拜左补阙,主持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张曲江的才学与能干,渐为朝臣认可。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四次奉命,参与评定等第,都能公允服人。
张嘉贞在天兵军干满一年后,入朝述职。张九龄给了他很高评价。
李林甫因为是李家代表,身份特殊,在轩辕皇帝登基后,一直不能插手政务。他痛恨挡路石,便暗中指使小人,诬告张嘉贞谋反。武宗欲将告发者治罪。张嘉贞认为,此举会阻塞言路,上奏赦免其罪。
武宗非常高兴,许诺将来要拜他为宰相。
张嘉贞趁机奏道:“当年马周徒步入长安,拜见太宗皇帝,得到重用,但五十岁便去世。假如太宗晚提拔马周几年,这个人才就算错过勒。如今陛下想要重用臣,就请早日拜臣为相,不要等臣衰老归土,那时就晚勒。”
武宗安慰他道:“你且返回并州,朕一定尽快召你回京任宰相。”
开元七年,张说任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代理御史大夫,同时在军中修撰国史。
开元八年,宋璟因压制犯法官僚的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