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灵武核实。张利贞来到灵武,检查帐本和库藏,耗时月余,未有丝毫差错,便回奏朝廷,称河西确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
武宗龙颜大悦,对群臣道:“朕对牛仙客,知根知底,他品行端正,值得信赖,武魂高强,可堪大任。”
御史们不喜欢牛仙客,却也找不到任何把柄。牛仙客廉洁奉公,是个出将入相的人才。
武宗便命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回朝述职。牛仙客接到圣旨,便带领牛头族的供奉入朝。轩辕勃听说陇西郡公抵达长安,喜出望外,亲自出城迎接。
很多百姓朝臣都是第一次看到牛仙客。有的被牛头人的面容吓倒。
牛仙客听名字,会以为神仙风范。实则不然,牛仙客是标准的农民形象,头戴蓝色头巾,腰间插着镰刀,时人称为“牛头将军”“镰刀宰相”。他本是白帝城贵族出身,武魂强大,却刻意保留农民形象,还曾亲自下地,一个上午割完一块地麦子。
当日,牛仙客不容于兄长牛刀客,被迫离开白帝城。他效命于大唐,从不对外宣称跟皇帝的私交,靠积累军功,成为边防将军,但依然勤俭朴素。在战场上,农民形象是一种伪装。不受关注,方可一招毙命。
轩辕皇帝为牛仙客,接风洗尘,不在话下。牛仙客毕恭毕敬,言语谨慎,有问必答。他跟皇帝,曾是顾命交情,但多年不见,兄弟情分已被君臣大义取代。
八月五日千秋节,正是武宗的生日,也是李隆基的生日。李林甫、张九龄等文武官员都有礼物奉上。连李隆基也给义父奉上自制的《忠臣孝子图》。张九龄也亲制风度凉茶,以玉壶呈献给陛下。
轩辕勃跟李隆基,并非同年,却是同月同日生。
李隆基脸色枯瘦,看起来是个病秧子。武宗举杯问道:“临淄王为甚麽不吃?”
李隆基满脸苦色,憔悴道:“回禀父皇,儿臣多年来,身体不适,食量一年不如一年。”
轩辕勃笑道:“临淄王真是操心过度啊!”
“父皇说笑了,儿臣闲居府邸,无外事纷扰。说起国事操心,怎能及得陛下?”
“临淄王能知足现状,安于清闲,是最好不过。朕百年之后,皇位还是要传给李家宗族。”
李隆基脸色僵住,慌忙跪地道:“儿臣不敢有非份之想。”
武宗提拔人才,不拘一格。但是提拔牛头族将军牛仙客,还是出人意外。朝臣们私下议论,牛仙客跟有熊氏,曾经是过命的交情。
中书令张九龄是文官之首,也不赞成牛头族出任宰相,明言反对道:“自开国以来,尚书之职只有德高望重者,方可担任。牛仙客边疆小吏出身,骤然提拔到清要之位,恐怕难以胜任,辜负陛下,遗羞朝廷。”
武宗要给牛仙客加封爵位。张九龄再次反对:“封爵是为奖劝功劳。牛仙客身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乃是本职,不足以论功。陛下赏赐金帛即可,不可封爵。”
武宗默然无语,想给结拜兄弟赐爵,却无理由。朝廷经济困窘,牛仙客是皇帝手足,且善于理财,厉行节俭,可为君分忧。这些,你张九龄能理解麽?
李林甫却暗中进言道:“牛仙客勤俭爱民,忠于职守,乃是宰相之才。张九龄一介书生,不知大体,自以为是。”
武宗听李林甫这麽说,正合心意,龙颜大悦。次日上朝,再次提及要加牛仙客爵位,宰相张九龄不懂体察圣意,仍旧反对。
武宗怒道:“宰相嫌牛仙客家世寒微,难道你出身名门麽?”
张九龄答道:“臣岭南寒门,不如牛仙客武魂强大,但臣却在中书省,执掌文诰多年。牛仙客毕竟是牛头族,蛮夷血统,疏于文史,如加以重用,恐难孚众望。”
退朝后,李林甫再次暗中进言:“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武宗不顾朝臣反对,遂赐封牛仙客为陇西郡公,食实封五百户。
同年十一月,张九龄因为不善于迎合皇帝而罢相。忠臣最大的优点是坚持原则,敢于封驳皇帝。最大的缺点也是敢于直言,勤于进谏,让皇帝不快乐。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当皇帝丧失进取心,渴望享受,纵容自己的欲望时,正直的张九龄已经显得多余。
牛仙客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执掌门下省事务。他是牛头族出身,被群臣排挤,遇事不敢裁决,只是唯唯诺诺而已,政务皆由李林甫做主。而李林甫完全照皇帝的意思办。武宗通过罢免张九龄,实际上获得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