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时候,一说起新能源汽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特斯电动汽车,以为他是新能源汽车的开创者。
但其实并不是!
事实上电动汽车出现的时间很早,甚至要比燃油车早的多得多!
1842年苏格兰发明家伯特·安德森与托马斯·戴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合作,打造出世界上第一部以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
1847年,美国人摩西·法莫制造了第一辆以蓄电池为动力可乘坐两人的电动汽车。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电动汽车发展迅速。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10年代,电动汽车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
用一个数字来说明当时电动汽车的火爆,1900年,美国制造的汽车中,电动汽车为辆,蒸汽机汽车为1684辆,而汽油机汽车只有936辆!
但之后,随着老美在本土发现了石油,尤其是随着福特t型车的量产,燃油车无论是在里程,售价等各个方面,对电动汽车完成了碾压!
之后,电动汽车进入到低潮时期。
不过在二战之后,尤其是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让电动车重新获得了重视。
在这一时期,老美,倭国等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池技术大力进行研究。
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大部分的电池技术都掌握在老美和倭国的公司手里!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只是一个统称,更加准确的来说应该是纯电汽车。
因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有一个是氢能源技术。
纯电动技术专利大部分掌握在老美的公司手里,而氢能源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倭国的汽车企业手中。
那为什么在后世,纯电动汽车大行其道,而氢能源汽车却很少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倭国的要价太狠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车载氢气罐的阀门,就这东西,倭国就注册了数十个专利!从外形到材料,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封锁!
事实上在前世的时候,我国在08年制定了纯电以及氢燃料双线发展的国家战略。
在国家意志的推动下,这两个战略发展非常快,很快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氢能源上,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无可避免的就遇到了倭国企业设置的专利壁垒。
再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继续发展,无外乎两条路。
一条就是投入海量的资金进行研发,绕过倭国的专利壁垒,积累自己的技术。
但这条路非常困难。
就像刚才举得那个例子一样,小到一个阀门,他们都注册了几十条专利,想要绕过是那么容易的?
第二条路就是和倭国的汽车企业合作或者让他们进行专利授权。
合作,人家不愿意,专利授权倒是原因,但可惜倭国的要价实在是太狠了!
这里要澄清一下,倭国不单是对我们要价狠,就是对他们的美国爸爸要价也非常狠!
我国和老美一看,这不行啊,你研发出了专利授权收费这没问题,可是你要价这么狠,明显的就是想要我们给你打工啊。
这怎么能行!
于是,我国和老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爷不陪你玩了!
我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纯电上面,至于氢能源,你自己玩吧!
于是,我国和老美的纯电技术迅速的发展,而倭国则是傻了眼。
因为他们发现,单凭自己国家的市场,根本无法把氢能源技术给推广开来啊!
在2005年,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为580万辆,排名全世界第三。
排名第二的是炎夏,590万辆。
排名第一的是老美,1744万辆!
如果单从数字和排名上看,倭国汽车市场还是很大的,但问题是,因为受限于地形的因素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就这么大了,根本无法增长。
但老美和炎夏就不一样了。
不说老美,单是炎夏每年近乎8%的市场增长速度,就让倭国的企业无法放弃!
可是如果不放弃这两个市场的话,那就只能放弃自己的技术了!
就这样,原本倭国的汽车行业原本可以利用自己手里的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继续领跑全球,就是因为自己的贪婪,白白的错失了这么好的机会!
说了这么多,不是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