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看完《人在囧途》的人,终于在网上和大家有了互动的话题。
其中,大部分的评论都是对这部电影的好评。
尤其是那些未能回家的人们,他们的讨论更是欢笑中带着那么一点点苦涩。
“我原本打算在大年三十晚上回家的,但现在,无论是坐火车还是飞机,我都担心我可能无法如期回家了。”
“我的父母也看了这部电影,他们原本计划今年来京都过年,但看完电影后,他们决定取消了这次行程,呜呜呜…。”
“我原本和女朋友说好了看完电影就分手,但看完后我以怕‘出事’为理由,没有回老家。现在我们和好了,真的要感谢江南,感谢《人在囧途》。”
……
经过一批观众的评分评价后,《人在囧途》在点评网上的评分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到了9.6分。
这个分数极高的评价,对于一部小喜剧来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认可。
即便是对于大制作电影来说,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分也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存在。
这无疑证明了《人在囧途》的卓越品质和观众的热烈喜爱。
在热议的浪潮中,秦海的《小年代》也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激烈讨论。
然而,与《人在囧途》的讨论焦点略有不同,《小年代》的观众们更多关注的是其中主演的魅力。
“罗坤真的好帅啊,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是那么让人着迷。”
“看到哥哥在电影中出色表现,我晚上睡觉都是甜的。”
“能欣赏到哥哥如此本色的演出,我是有多大的福气啊,我不行了,我太幸福了。”
……
相比之下,《人在囧途》的讨论主题更多地是围绕剧情和其中的搞笑情节,以及演员们的演技。
而《小年代》的观众们,则更加聚焦于小鲜肉主演们的帅气和酷炫,剧情内容在他们看来并不显得那么重要。
只要是他们心目中的那位“哥哥”出演的,那就必然是最好的。
尽管《人在囧途》和《小年代》两部电影的讨论热点和焦点略有差异,但它们的热度和声势却旗鼓相当。
然而,在评分方面,《人在囧途》的分数明显高于《小年代》。
有些观众两部电影都是看了的,这些人里面也有很多观众是看片不看人的,他们在评分时相对保持中立。
毫无疑问,《人在囧途》在这批观众中的评分是要高于《小年代》的。
尽管有一批疯狂小姐姐为《小年代》疯狂打call,但其最终评分仍然在8.0左右徘徊。
而经过两天时间的网络热议和各大网友的推荐,越来越多的人对《人在囧途》产生了浓厚兴趣。
甚至那些原本不看好江南涉足电影界的人,也开始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好奇心。
他们原本对网上流传的种种赞誉持怀疑态度,但现在他们决定亲自观看这部电影,以判断其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神乎其神。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也想要亲自体验一下这部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于是,到了第三天,电影院的排队人数比前两天还要火爆,甚至超过了前两天的人数总和。
面对如此盛况,影院负责人不得不临时增加放映厅以满足观众需求。
通常情况下,这个时间段并非观影高峰期,黄金时间段通常都在下午场和晚间场。
然而,江南的《人在囧途》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规律,让上午场也变得异常火爆。
要不是秦海的《小年代》也出现在这个时间段,那整个上午场简直就是《人在囧途》的天下。
但不同的是,《小年代》不仅在上午场有放映,下午和晚上也各有一场。
而《人在囧途》仅有上午一场。
对于那些打算两部影片都要观看的观众来说,他们在这个时间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人在囧途》。
毕竟,《小年代》的排片时间仍然相当充裕。
这也导致了《人在囧途》的火爆。
在第三天,那些既观看了《人在囧途》又看了《小年代》的观众们,对于两部电影的评价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毫无疑问,《人在囧途》获得了观众们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
而相比之下,《小年代》的评价就显得平平无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人在囧途》的好评如潮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