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现在,回到秦国朝堂,赢驷作为一个国家的公子,未来的君王,自己必须要为曾经的过错进行道歉和弥补。
在这期间赢驷的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身体和内心的成长,而这种内心的成长和外在气质的逐渐变化,也都被昊云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尤其是在这次的律法研判上,他那种作为主审官的不苟言笑,不怒自威,和事事三思却不犹疑的演技表现,已经颇具未来的一代雄主,秦惠文王赢驷的风采。
一旁的商鞅看着这个曾经因为意气用事而差点就被其父君处决的太子赢驷,内心也止不住的感慨。
遇事不决,若急,当立即谋划,果断处置,一旦决断就必须坚决执行到底,绝不回头。若缓,当暂时搁置,明前因,晓后果,集思广益,思虑再三,不可轻判。
而这些,他都已经做到了。
想到这里,商鞅主动现身和太子就之前的律法问题展开商讨,期间二人都表明了自己对秦国律法于当下和未来的各种看法,以及对下一次变法时机的预测。
【作者吐槽:我合理怀疑,这里就是导演和编剧在猛cue未来的大秦始皇,告诉他你的祖宗已经将这些都给你想好了,你可以一定争口气啊。】
在这里,昊云借用了剧中台词的方式,充分的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律法的看待方式,认为法从来都是一时之法,非永久之法,理当做好随时修改的准备。
只不过当时的秦国之法乃是战时之法,并非盛世之法,故需从重处罚,从丰奖励,且目前秦国变法不过短短数十年,尚需稳定,短时轻易不能变法,否则会使人认为秦国的法律并非不可动摇,乃是可变通之法,从而留下祸根。
但世间岂有万古不变的万全之法?只有不断及时的去修改完善,才能让一个国家的稳定法治延续下去。
否则,苛责之法必遭反噬。
之后六国使者前来拜见秦公。
此时拜见,那里是来面见秦王的,明显是来刺探秦国朝堂是否稳定,是否会出现人亡政熄的情况。
商鞅明白对方的意思,便直接让作为秦国继承人的太子赢驷前去接待,让六国的人都知道,秦国变法,绝不会半途而废,重蹈复撤。
次日,赢驷以秦太子的身份面见六国使臣,赢驷本着与其让你们先发难,倒不如我这个当主人的先表态,让你们知难而退的理念,为诸位使臣上了一道炖牛骨的硬菜。
赢驷:“秦川牛,牛骨最硬,猛火文火,其硬如铁。”
简单的一番话,就将自己的本性和秦国秦人的性情表达出来,至此六国使臣无不变色。也为之后的谈论内容定下了一个最基本的基调。
之后面对众人的提问和试探,赢驷全部欣然接受,面色淡然,始终以微笑面对,语气不卑不亢,回答有理有据。
魏国使臣:“敢问太子,今年列国传闻,秦国世族元老,试图恢复祖制,不知此说可有根基?”
赢驷:“秦国变法多年,历来不乏反对之人,然,新法根基,已经牢牢扎根于秦国朝堂之上,任谁也无法撼动。”
“天下传言,捕风捉影,实乃乱我秦国之雕虫小技而,不足为信。赢驷请诸位禀报贵国君主,秦国永远不会恢复旧制,复古之说,空穴来风。”
魏国使臣:“魏王诚望,魏秦两国能够冰释前嫌,修好邦交,然,自秦国夺回河西之地,我魏国民众被裹挟入秦者不下十余万之众,魏王恳望秦国能够遣返逃民,不使邻国反目。”
韩国使臣:“韩国亦有数万民众逃往秦国,恳望遣返。”
赵国使臣:“赵国也有近十万人丁被秦裹挟出逃,望尽快遣返。”
赢驷闻听此言仰天大笑,没想到这些使臣居然如此快的暴露了自己的目的,“探病呼?索人呼?南辕北辙,不想今日得见!”
此时的赢驷丝毫不将这些列国使臣放在眼中,内心有着止不住的情绪想要表达出来。
往日秦国弱小,列国联合欲灭我秦国,今日众人居然能够如此和气的坐在一起,只有唇枪舌剑,再无任何刀兵相向。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秦国的变法大成,国力日增,有了和这些强国平起平坐的资本,才有了如今这副光景。
昊云将这种从穷国弱帮成长为一代强国之人的情感流露,表达演绎的十分贴切,让看见的观众真的有一种一雪前耻的机会。
再加上这都是这片土地的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以及近百年更是有着曾经的屈辱和现在的强大之间,真实转变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