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你给这么多,我们真拿不下,我爸这也退休了,等以后抽空,让他再回来转悠转悠。”
1979年苏省这边还没包产到户,农忙收割还是队里的活儿,要不然陈阳老爸农忙的时候,没事肯定会回来帮大姑小姑还有小叔干农活的。
不过有小岗村带头,今年粮食获得大丰收,明年也就差不多了。
“阳阳说的对,我们拿不下这么多,老二还好,回金陵就这么一截路,我跟小月还得回京城呢。”
“一样东西,我们带一点回去,尝尝家里的味道,这是你们的心意,咱们兄弟姐妹之间,心里明白就行了。”
陈立齐望着自己的这几个弟弟妹妹,这一年啊,他最高兴就是这么几天,可以回家里来看看这些弟弟妹妹。
他年纪也越来越大了,眼看着就六十了,就是一年回来一趟,也不见得能走几年了。
他最担心的是,自己走了,儿子女儿跟家里这些叔叔姑姑都不亲近,以后他要是人走了,恐怕这关系也就断了。
好在这几天的接触,他看的出来,原本向来孤傲的女儿,对陈阳这个堂弟还是比较看好的。
希望以后一家人,都能好好处着,不要断了联系才好。
“大哥,你跟嫂子给我们准备那么多好东西,又是衣服又是手套的,我们这也就能攒点家里吃的东西和你们捎上。”
“你一年才回来一回,这平时想吃都吃不着,可不得多装着点。”
陈阳大姑拎着手里装着的一些吃的,也没啥,就一些晒好的红薯干,花生,家里做的麻糖片。
这些都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东西,爹娘虽然早就走了,可是这些手艺,两个姑姑却是都传承下来了。
她们都知道,大哥从小就好这一口,这人啊,老了就更加会怀念年轻时候的东西。
二哥那边还好点,金陵距离彭城也不远,他们也可以捎点过去,可是大哥那边,远在京城,一年也就指着这过年边上回来一次了。
“提回来的几个箱子都塞满了,够了够了。”
“别送了,回去吧,回去吧,待会儿晚了,我们就赶不上车了。”
陈立齐坐在牛车上,跟家里这些亲人挥手告别。
陈立明还有陈阳陈月也挥了挥手打招呼,陈立松从队里借的牛车,亲自送他们去沛县县城坐班车,先到彭城,然后才能转车回金陵。
陈阳也知道大伯待会儿还要赶车回京城,一路上,哪怕离别之意很浓,可是他也没打搅他老人家。
待会儿半宿的火车,可不是那么好熬的。
这年头,没点特殊关系,是买不到卧铺票的,一路从沛县的老家马不停蹄转悠回到京城,那估计得一天时间。
就是坐着,也得腰酸背痛,年轻人还好,上了年纪的人,身体是真的会吃不消。
陈立松把他们送到城里坐上班车这才回去,两个哥哥都奔出头了,他和两个姐姐,在家里,搞这个鱼塘承包,那也得干出点成绩来。
之前他跟大侄也好好商量过了,这养鱼的活计,如果大家都偷偷摸摸签字画押了,那就跟风一起养。
反正他们家里儿子也顶门立户了,这事成了,他们给儿子所以搏个家底,真要不成,大不了进去几年。
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盼头,乡下人命贱,一年累死累活也就赚那么些个工分,他们没有吃计划粮的命,也拿不上国家工资。
这时候不拼一把,等老了干不动了,再来拖累子女,他们也活着没劲。
陈立松的坚定,也少不了几分陈阳的支持,陈立齐虽然有些担心政策,可是也没话去反驳。
几个弟弟妹妹过的苦,他跟老二虽然每年都会借着送礼物的名义,偷偷贴补贴补,可是毕竟杯水车薪。
这日子,还是得靠他们自己来过。
就每年大队统筹兑付的那点工分,说实话,真要有个头疼脑热,医院都去不了三回。
一开始还好,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看病都百分之百报销,这到了后来,那乡下人就啥也没有了。
搞个医保,大部分都只能报销百分之五十,真要碰上什么大病,要用到些进口药的时候,那些不在医保报销名单上的药物,那是一点都没法子了。
不是有谁不想活,是真的看不起病,不敢得病。
为了去搏一个不能确定的治疗结果,搭上全家所有的积蓄,买房买车,这代价太沉重。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拿到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