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目光缓缓地移向厅堂之外,只见自己那身姿挺拔的儿子正与温婉贤淑的夫人并肩而立。望着他们,汉王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瞬间便暗暗下定了决心。
只见他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走到了厅堂的中央。他那高大的身影仿佛一座山岳般屹立着,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诸位!诸位!”汉王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如洪钟一般响彻整个厅堂,“本王已经深思熟虑过了,咱们绝不能再像砧板上的鱼肉那样任人宰割!如今,机会仅有这一次,如果成功了,诸位将与本王一道成为拯救天下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可若是失败了,那咱们也无需畏惧,大不了一同共赴黄泉,结伴而行!在此,本王郑重声明,若有人此刻心生胆怯,想要退缩,本王绝不会怪罪于他,大可放心地回府去!”
就在汉王刚刚把话说完的时候,整个宽敞的厅堂里瞬间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般的寂静之中。然而,这种鸦雀无声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像一块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一般,泛起了层层涟漪,最终彻底地被打破了。
只见那些原本正襟危坐、神情严肃的官员们,此刻开始面面相觑起来。他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一道道无形的电流在彼此之间穿梭传递着某种信息。有些人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犹豫和迟疑的神色,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心中正在权衡利弊;而另一些人则紧紧握住自己的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他们的双眼之中更是闪烁着一种决然和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任何艰难险阻的准备。
经过短暂却又漫长的思索之后,这些官员们像是突然间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纷纷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然后异口同声地高声呼喊:“汉王啊,我等愿誓死追随殿下您左右!无论是那刀山,亦或是那火海,只要是殿下所指引的方向,不管前方多么崎岖艰险,我等也绝对不会有丝毫畏惧之心!”这声音如同一股汹涌澎湃的洪流,在厅堂之内激荡回响,久久不散。
汉王目光炯炯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官员,只见他们纷纷颔首,表示对自己决策的坚定支持。汉王心中大喜,当即大手一挥,命令道:“来人啊!速速调集我汉王府的所有兵马到府门前集结待命!不得有误!”
话音刚落,数名亲信便领命而去,脚步声急促而有力,仿佛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即将来临。
紧接着,汉王转过身来,面向厅堂上的众多官员,神情严肃地说道:“诸位大人想必都清楚,‘清君侧’乃是先皇临终之时亲口所言。而今,当今陛下昏庸无道,听信谗言,残害忠良之臣,致使朝纲混乱、民不聊生。本王身为先皇之子,身负重任,自当谨遵先皇遗诏,从今日起举兵讨伐那昏聩无能的君主!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在此,本王希望诸位能够各尽其责,协助本王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事成之后,本王定当论功行赏,绝不亏待任何一人!本王先行在此谢过诸位了!”说罢,汉王深深地向众人鞠了一躬,而众位官员也都纷纷鞠躬还礼。
圣德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阳光炽热地洒落在大地上,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烤焦一般。就在这一天,北洲汉王毅然决然地率领着他那精锐无比的北洲亲卫一千人,高举“清君侧”的大旗,正式踏上了讨伐神都之路。
这个惊人的消息犹如一阵狂风骤雨,迅速传遍了整个北洲军营。当王也得知汉王起兵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自己麾下十几万雄师劲旅,如潮水般涌入汉王的军队之中。一时间,旌旗飘扬,战鼓雷鸣,声势浩大得令人震撼。
由于王也及其军队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汉王几乎未费吹灰之力便顺利地拿下了北洲这块战略要地。汉王对王也的表现极为赞赏,当即任命他为征讨先锋官,并委以重任。同时,汉王还命令王也即刻写信给分别驻守在东西两洲的周棣与谢安,传达他的旨意:只要两人愿意归顺到汉王麾下,待到成就大业之时,必定会根据功劳大小予以封赏,甚至有可能拜将封侯,光宗耀祖。
王也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着手安排通传书信之事。然而,与此同时,远在神都的朝廷也收到了汉王起兵谋反的紧急情报。魏守仁得知此事后,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他深知事态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阻止汉王的叛乱,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心生一计,竟然假传圣旨,命令龙影卫将军王克军、副将孙坚以及九门提督贾仁义三人带着诏令火速赶往西洲、东洲。南洲,企图接管那里的所有兵马大权。
尽管魏守仁的行为遭到了手下一些太监们声嘶力竭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