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便是自己手中兵力也并不充裕,皇帝套牢了大将军柳谢之后,才通过他的支持掌握了长安周边州郡以及西北羌族前线的兵权。
此时柳谢手下战力最强的嫡系细柳营在西北前线,羌族时而进扰,不可能南调。
其余能够抽调出一部分的军队,用来去支援楚王,也不过两三营而已。
李承安心中清楚,依照楚王奏报,闽南王蛰伏多年,练成的两万旧楚水军与四万山甲步军,战力绝非庸旅。
何况熊壁还经过多年积攒,硬生生凑够了一支五千人的山甲骑兵,这在一望无际的楚越平原,对以步兵为主的楚王部众来说,就是天生的优势。
毕竟不是所有的步军,能够拥有玄甲军一般的战力,以强悍、严密的阵法,反制高速冲击的骑兵。
皇帝知道自己即使派兵,也没有战力足够强悍的军队能够稳保楚王扭转颓势,因而每一次都是搪塞楚王,让他坚守关隘城池,以待时变。
依照皇帝所想,熊壁打不了持久战。
闽南山区物产匮乏,能够支持熊壁坚守数十年,最后攒出一支军队已经是极限,粮草辎重难以持久,只要拖就能拖垮。
但皇帝也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旧楚百姓对于故国的迷恋,使得许多旧楚时流传下来的世家大族,不遗余力地支持闽南王复国。
不到两月时间,熊壁帐下兵力已经翻了一番,聚拢了十三四万人,当皇帝得到确切奏报时,才感到时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