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府正堂
亲眼见到出世的孙儿,姜旭对李常笑的感激可想而知。
他笑着举起酒杯,朝向对面的道人,“今日多亏道长相助府中才得安然,姜旭先敬道长!”
李常笑轻抬袖袍,熟练地叩着酒杯受礼、回敬。
礼数行云流水,分毫无差,颇有世外高人的风范。
只是这么细微的一处动作,让姜旭高看不少,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只觉得这道士定出自名门正派。
旋即出声问道:“道长医术高明,请问何方洞府。”
“贫道南华,杏花山人氏。”
闻言,姜旭眉头微蹙,他可没听过这杏花山,不过暗暗记下名字,他日有机会定要前往拜谢。
忽然像是想到什么,脸上露出笑容:“我那出世的孙儿,未有姓名。既是得道长之恩活命,老夫冒昧,请道长赐名。”
李常笑并未拒绝,轻轻抬起香炉,伸出一指点在香灰上。
下一秒,香灰凭空飘起,于空中排布成卦象和星斗,足足持续了十余息,最终落成一个“麟”字。
见此,李常笑弹出一指,顷刻间磅礴的罡气纷拥至“麟”字之间,于半空凝成一块小金锁。
金锁上刻着一个“麟”字。
“麟者,天地四灵,走兽之长。”李常笑缓缓开口,将金锁递过去。
姜旭看到上面的麟字,不由联想到祖传的“麒麟功”,心中忽然有些惊慌,不由开口询问。
“道长,这麟字福瑞之甚,可会冲撞了先人?”
李常笑微微颔首,“何来冲撞一说。十世修善,皆为一用。子孙福寿,恰如其分。”
听他这么一说,姜旭才算安心。
这时,姜夔抱着一个襁褓小儿,走到正堂里。
他两腿微弯,“道长救我妻儿,此恩终生不敢忘。内子抱恙,未能当面拜谢,请道长见谅。”
李常笑摆摆手:“好生休息便是,些许俗礼免去也罢。”
……
不一会儿,李常笑接过襁褓里的小家伙。
小家伙睡得正香。
李常笑凝神看去,透过金色光束,似乎看到一位支撑江山社稷的重臣。
心中略微惋惜,却不打算横加干涉,福祸自有天意。
今日过访,一是机缘所致,二是了却昔日因果。
……
半日后,李常笑向姜氏父子告辞,临走前央不住姜旭,收下一枚玉质印信,说是想让姜麟日后报答。
李常笑对这报答其实没有什么兴趣。
不过最终还是收下了,到他这般阅历,能够激起兴趣的事情不算太多。
好在寿数悠长,总能找到其他的乐子。
譬如今日亲手栽树,一甲子之后再来拾果。
这种收获的喜悦,还有尘世的偏离,是茫茫人间少有的慰藉了。
……
临安七年,十一月
朱达亲率精锐意图袭击,却被早有防备的曹军截获。
曹瞒麾下武将进出,足足八名内罡境高手,配合军阵之威,将朱达来带的士卒尽数留下。
真罡境的朱达也是重伤逃离。
另一面,袁处大军绕过潼关,攻取华阴城。
彻底拔出潼关的威胁,让据守潼关的朱达大军陷入困兽之斗。
他并没有急着进长安,而是打算将长安朝廷的这位镇国柱石给解决掉,免得将来再生麻烦。
……
潼关围困一月,朱达最终迫于无奈,出城向大军投降。
至此,长安朝廷最后一支百战之军宣告灭亡。
袁处和曹瞒重新集结兵马,正准备直冲长安,却得到一个噩耗。
长安被捷足先登了!
凉州的骑兵趁着他们僵持的这一月进京,唐国公李羡镇压长安各方势力,总揽朝政大权。
在李羡的逼迫下,临安帝被迫下旨册封李羡为秦王。
秦王,是昔日大秦咸阳的“秦”。
同时,长安重新更名为咸阳。
临安帝知道自家祖上其实也是秦皇后裔,对于这两项变化并不算反感。
况且潼关被困,目前摆在长安朝廷面前的选项不多,倘若能利用凉州大军驱狼吞虎,那是再好不过。
正因如此,临安帝对李羡的一应请求百般允准。
不过,为了凸显他的价值,临安帝刻意吩咐老臣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