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二十四年,四月。
正是凉魏吴三国打得最焦灼的时候,北方已经安定了十余载的鲜卑部落再有动作。
上谷郡,广宁
赵燕云与诸葛明二人亲临城池,关云与张图分别赶往辽西与代郡坐镇。
幽州境内三尊真罡境同时出动,场面不可谓不大。
城池不远处,有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简易草包林立,隐约还能听到战马的嘶鸣与士卒的呼喊。
鲜卑来了!
赵燕云和诸葛明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凝重。
倒不是他们幽州兵马怕了鲜卑。
单论兵马战术,骑兵阵仗,幽州铁骑比之鲜卑儿郎不知道要高明多少。
从元鼎帝册封公孙氏训练骑兵以来,至今已过去近三百载,骑兵的战术与操练都极尽完善与全面。
公孙氏以一郡之力,打得边关游牧节节败退就是最好的证明。
真正让诸葛明忌惮的,是鲜卑内如今最强大的一支部族——拓跋部。
拓跋部这一代的首领叫拓跋景先。
拓跋景先自幼在若禾国长大,透过若禾国间接习得不少中原王朝的文化,临安年间继承拓跋部,靠着吞并其余大小部族壮大。
接近三十年的积累,拓跋部已然具备一统鲜卑的实力与威望。
届时,幽州要面对的恐怕是一个人口总数还要胜过匈奴的庞大牧族。
事实远比这一切要来得更危急。
诸葛明执掌幽州军政二十载,没少与北面牧族打交道,无比清楚那群人的秉性。
欺软怕硬,弱肉强食。
倘若鲜卑举族来犯,幽州方面一旦出现颓势,接下来要面对的或许不只是鲜卑族,还要算上匈奴和羯族。
只见诸葛明手执羽扇立于城头,面露忧色。
赵燕云虽说有些谋略,却也局限于武事和兵法,在纵观大局的能耐上显然比诸葛明要差不少。
他望着远处一小股鲜卑兵马的营寨,转头看向诸葛明,请示道:“三哥,可要云出城将其驱赶?”
诸葛明摇了摇头,轻挥羽扇:“贼人是杀不完,再者鲜卑示我以弱,只怕有诈,不太值当。”
说着,他伸手在赵燕云肩上拍了拍,笑道:“云弟无需气馁,他日鲜卑攻城,还得仰仗云弟的武力。”
“可叹为兄年过天命,而真罡瓶颈迟迟不见松动,怕是余生破镜无望了。”
昔日桃园结义的四兄弟,除诸葛明之外的三人,早早就突破真罡境,唯有他停于内罡不得寸进。
赵燕云连声宽慰:“三哥智计无双,云自愧不如。”
他是个耿直人,硬夸诸葛明的武道天赋这种话他说不来,只能变着法子宽慰。
好在诸葛明的心境非同一般。
只是抱怨几句,把话说出以通心气。
他给了赵燕云一个放心的眼神,缓缓道:“无妨,困了这些年也不差几日。当务之急,是先将消息送出去。为兄有意联络三国,云弟有何打算?”
“听三哥的。”
……
仅仅只过了半个月,诸葛明就收到三国掌权者的回信。
内容倒是清一色的齐整。
眼下大军交战,兵力无法调走,倒是兵器和粮草可以无偿提供一定数目。
这一点上,哪怕处境最危亡的魏帝曹修都没推辞。
诸葛明翻完书信倒是长舒一口气。
他们幽州不缺兵甲和粮草,写这信也不过是探探各国口风,好让张图可以下定决心举一州之力守关。
拓跋部仿佛也清楚南面三国战事僵持,无法抽调兵力回援,时年五十有三的拓跋景先终于下令,兴骑兵十万余直奔幽州而来。
若禾国是早年从匈奴中分离出来的,作为中原与鲜卑的缓冲地带,他们靠着边市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此刻双方爆发战事。
若禾国被夹在中间,自是首当其冲。
好在若禾王集结两万余儿郎,靠着若禾城池的掩护,才算勉强控制住局面。
若禾王随后向幽州求援,距离他最近的关云率部前往。
……
鲜卑出兵的两日后。
北匈奴与羯族首领像是约定好一样,分兵开始冲击并州、凉州的防线。
当地的守军由于防备不及,有的甚至不足一日就被破城。
匈奴单于与羯族首领放任部众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