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舒国公府案件的发酵,江东世家人人自危。
抛开周氏本家子弟不谈,光是数代以来与周氏联姻的世家就不在少数。
倘若静帝继续株连,恐怕九成以上江东世家都无法避免。
……
眼见手底下的势力日益被蚕食,几个为首的江东世家坐不住了。
昔日的吴郡四姓之一,朱家在楚州掀起叛乱。
他们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大肆抓捕境内的北人官吏。
这一做法很快陆续得到其余几家的响应。
辟海侯陆氏在海州起兵。
下邳侯陈师在泗州起兵。
……
短短半月,建业近郊先后有六个州郡起兵反叛。
静帝果断下旨平叛,同时调转矛头,开始抄没这些反叛的世家。
北人臣子从中找到机会,暗地里发动北方士族中,手握兵权的将领南下勤王。
一时间,承平许久的吴国南方,开始陷入战火硝烟。
……
静帝二年,九月
自打雷泽剿匪胜利之后,薛褒一张老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过,原因有二
其一,当然是剿匪本身,这是足以夸耀的成绩,薛褒本人从中受益,获得一个“善用人才”的好名声。
其二,向来有意与他争位的张赞中水贼埋伏而死,如今新任司马是薛褒的亲信,他在曹州的统治日益稳固。
可是今日,在收到族中来信之后,薛褒的心情顿时不美妙了。
如今李常笑有了寺院,再要召他上门不太合适。
薛褒权衡片刻,决定登门拜访。
白云寺
李常笑在看完河东薛氏的来信之后,将原文还给薛褒。
薛褒显然是对前几年的进京一事仍然存有阴影。
如今宗族长老写信商议南下勤王,薛褒对建业有本能性的抗拒。
他满脸忧愁的望向李常笑:“大师,如今这南下勤王,恐怕形势不见得好吧。”
“确实不好,”李常笑点点头,接着道:“不过对河东薛氏而言,未必不是一个机会。”
薛褒一愣,连忙请教:“大师请说。”
“一来如今北方武人势弱,你薛氏倘若出兵,于自身威望有益。”
“二来自然是正统所归。昔日成袁篡新,三国灭成,一切皆离不得正统,这是大义所在。”
薛褒听完,似乎理解了几分,试探性问道:“大师的意思是出兵?”
李常笑摇摇头:“贫僧不过是建议,一切还是薛施主自行定夺。”
薛褒早就清楚李常笑的尿性,自然不信这规划。
他索性两手一摆,破罐子破摔:“大师觉得,派出多少人马好?”
“披甲将士出五成,余下的留在州中,与二贤庄兵马相合,勉强也足以应对局面。”
“好,”薛褒连理由都不问,干脆的答应:“大师可有推荐的带兵人选?”
“薛施主的族弟薛奎,徐长史家的徐绩,二贤庄的王勇……”李常笑像是顺口溜一样,一下报了一堆名字。
薛褒本来只想问问州中是否还有隐藏的人杰。
李常笑说出这么多,对即将要用人的薛褒来说肯定是好事。
不过他很快又郁闷了起来,表情有些幽怨:“大师,莫非我刺史府没有拿得出手的人杰?”
饶是李常笑听到这话也愣了片刻。
隐约好像明白薛褒的意思,本来打算说“没有”。
可顾及到薛褒的面子,索性说的委婉一些:“薛施主手下的英雄不少,只是没到用武之地。施主既然问了,贫僧自然是举荐一些尚未出头的人物。”
薛褒听到这番话,觉得有些道理。
不过当他听到其中一个名字时,再度皱眉:“徐长史家的小子,才成亲不久吧。”
“是否再过些时日合适?”
李常笑也不分辨,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容:“施主可以问问徐长史的意见,或是将徐绩喊来,说不得会有意外之喜。”
“那好。明日正好府中设宴,将大师说的众人都召来,是骡子是马,届时一看便知。”
薛褒虽然不太相信,但又担心宝珠蒙尘。
他薛家起于微末,如今好不容易显达几分,却也不能忘了本。
倘若几人真是千里马,薛褒不介意当一回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