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吴国留下的水师也被大都其收拢至麾下,势力不容小觑。
唐廷一边调集兵马,一边开始筹划出征的人选。
要知道,这是大唐一统神州的最后一战,而且是灭国之战。
如果能全头全尾的活下来,光是这一场战争分到的战功就足以保证这辈子的富贵。
再往后,可没有这样的好机会。
大臣们的请战热情可想而知。
武将早早瞄准了各支精锐的指挥权,文官也将视线投向了监军、文官等挥洒笔墨的军职,力图要在楚国的尸体上咬下一口血肉来。
至于战事的结果是否顺利,几乎没有人怀疑,尤其在鲁王孟海通投奔之后。
李定边坐在最上首,听着底下臣子毛遂自荐的说辞,都听得犯困了。
,!
臣子有热情是好,他很欣慰,奈何僧多粥少啊!
君不见连太子都加入了行列,这无疑让李定边感到更加头疼。
一边是从凉州、关中就跟随的老部下,一边是以太子为首的关东豪杰。
无论偏袒哪一边,对大唐的稳定都不是什么好事。
李定边顿时陷入两难之中。
这时,他的视线落在其余皇子身上。
与历代帝王相比,李定边的后宫算是比较冷清的,妃子加起来也不过一掌之数。
嫡子更是只有太子李元和一个
庶出皇子还有三位,分别是郑王李元景、徐王李元康、安王李元符。
不过他们的年纪都与太子李元和相差不少。
哪怕年龄最大的二皇子李元景,都比太子小了八岁,至于四皇子李元符更是只有三岁,与皇长孙年纪相仿。
李定边坐到今天这位置,当然要开始考虑诸子夺位的可能。
在凉州时,老李家还可以凭借祖训约束,将国公府的爵位平稳传递。
可如今作为皇族,再往上一步就是九五至尊,这已经超过了祖训可以约束的范围。
李定边对这事一直看得很透彻。
子孙自有祸福,各凭本事,力担后果。
他能管到的,也不过是自己这一朝的皇位更迭。
太子一路随父建立战功,无论威望还是能力都远胜其余皇子,大唐未来的江山势必交到他手里。
正因如此,李定边对太子收罗关东豪杰,全然没有阻拦的意思。
换而言之,凉州与关中的老臣依附于他,而关东收拢的豪杰是太子班底。
想到这,李定边收回眼神,终于做出了决定。
以太子为主帅,出征的将领,关中,凉州各占三成,其余四成由太子任命。
这是天子让渡权力迈出的第一步。
姑且也打消了其余皇子的念想,省得徒生事端。
:()长生仙:游觅世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