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
第三天,又爆发了争吵。这两老家伙上次吃了亏,这次专门和尹天浩对着干。这拼音自然是要选一地方的口音为准,尹天浩认为以京城口音为准,朝廷勋贵和达官贵人的大都是京城人,这样阻力会小,说不定还会有帮助。
,!
两大儒则认为应该以孔圣人的家乡话为准,天下儒生莫不跪拜。有这样的号召力,事半功倍。另外教书育人还得靠咱们儒生。
说实话,这次这两老头说的还是挺在理。尹天浩就是看不惯他们想一板拍死的感觉。这是钱倩也过来凑热闹,说还不如以咱们邢州话为准。三国各自为战,不分胜负。
钱倩这时想到了尹天浩的办法,朗声说道“在争论也没个结果,不如这样,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就这样,拼音的标准就以这样荒诞的方式诞生了,居然是邢州话赢了,因为其余八名书生都是邢州人。
解决了这个之后,又迎来了另一个问题。有《说文解字》珠玉在前,这字典自然不能落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借鉴《说文解字》,可是还有一些新问题,那就是多音字,通假字和异体字。这些该如何处理?不加以处理的话最后还是一片散乱。
这就需要下大量功夫去区别甄选。异体字最容易,可以直接借鉴说文解字,多音字也还好说。最难的是通假字,到底是谁通假的谁,更要在后面纠正过来,否则歧义。通假字就好像现在的同音错别字,需要大量的资料查阅。
这个问题尹天浩没有掺和,他们自己讨论,最后决定全部写上。你这是
尹天浩其实还有个想法,就是把词语加上然后解释。后来想想如果这么做,这字典的工作量就太大了,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完成工作。
这些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尹天浩就闲了下来。带着钱倩去了趟面馆,吃了一顿红烧肉。这时候不管是饴糖还是蔗糖,价格都高的很,做红烧肉的时候很少。
突然想起好久没看望过武大了,隧提了一坛酒,去了武大家。武大正在打烧饼,看见尹天浩过来十分热情,还说武二来信了,把沧州的事情解决了,现在在长安某了一份职业,十分不错。尹天浩也替武二高兴,闲聊了一会,就回来了。手里还拎着武大送的一串烧饼。
晚上的时候,面馆多了一份猪肉火烧。这种方式大概很多人都没尝试过,钱倩一人独占了三,其他人不过一人一个。
自从这过后,钱倩好像就赖在了面馆,饭点准时过来,饭钱都是挂账。反正有她的股份,挂就挂吧,年底算账。
期间又去了一趟王记粮铺,生意十分不错。尹天浩建议往后王富贵可以卖面粉和小米的成品,这样一些没有时间磨面和碾米的人会买。
王富贵觉得建议不错,当天下午就买了驴子,磨和碾是现成的,直接装上就成。从王富贵粮铺出来之后直接回了家,这次钱倩倒是没有跟着。
路上还特意跑了个大圈,绕到地里看看了一下自己的杏树,成活了七成。尹天浩 很满意这个结果,走路都起风。
回到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人。这恐怕就是前些日子,尹天浩让钱倩帮忙找的夫子。年纪和徐慎差不多,说话办事都还挺利索。见到尹天浩询问是谁,尹天浩回答之后,两人就闲聊了一会。家里的人都去地里干活去了,趁着这个功夫,尹天浩把自己原来画的砖窑在完善一下。
第二天尹天浩在小树林里看到了两段枯木,榆树的,上面有好些木耳。这榆树上的木耳可是好东西,正宗的黑木耳。采摘之后,尹天浩马不停蹄的爬回家,看看像看看能不能把孢子提取出来。回家的时候正好碰到三婶回来如厕。
“你跑这么急干吗?干什么坏事了?”
“嘿嘿,找到几个好东西。”尹天浩摊开手掌给三婶看。
“这不是木耳吗?”
“对,就是,你能帮我弄盆清水来。”
三婶没多问,打来一盆清水。只见尹天浩把木耳放进盆中,然后快速搅拌。三婶稀奇“你这是干嘛?洗木耳吗?”
“取种子,然后在给他种上。”
“啥,这东西还有种子?种在地里吗?”
“准确的说叫孢子,是种在木头上的。不仅木耳可以,像蘑菇,银耳都可以。”
“你看这些小黑点就是木耳的孢子。”
“包子?”
“对。三婶你得帮帮我,一会把树林里的枯木抬回来,我一个弄不动。”
:()道,何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