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旭所在的这所重点高中,时不时会迎来一些从县外转来的新同学。他们大多怀揣着优异的成绩,选择这所报考限制相对较低的学校,只为高考时能应对稍简单些的试卷,向着梦想奋力一搏。
旭的班上也新来了一位女同学,她性格直爽,行事风格果敢犀利,初来乍到,或许还不了解这座小城学校里不成文的 “小规矩”,不经意间触及了一些同学的 “小利益”。有一天,老师把她叫去了办公室,询问班上有哪些违纪行为。她终究没能扛住老师关切又略带压力的追问,轻声说出了几个名字。
第二天,她迈进教室的瞬间,就敏锐地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果不其然,早读还没开始,后排那群聚在一起的同学中,领头的那个性格强势,“嗖” 地一下冲了过来,女同学似乎早有心理准备,眼神里透着一丝倔强与无畏。
一时间,教室里死寂沉沉,大多数同学都冷眼旁观。旭心头一紧,察觉情况不妙,赶忙一个箭步冲上前,用身体将女同学隔开。混乱中,旭的腿不小心被踢了一下,疼得他微微皱眉。与此同时,还有人愤愤不平地阴阳怪气,但好在老师及时赶到,这场小小的风波才暂时平息。女同学表现得格外冷静,条理清晰、客观公正地把事情叙述完后,便跟着家长离开了。放学后,旭在校门口看到了她,女同学走上前,轻声对旭说了句 “谢谢”,旭嘴角微微上扬,轻轻摇了摇头,眼神里透着 “别放在心上” 的关切。
周末到了,星期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时不时请假了,上周学校特意打电话到家里,严肃告知家长不允许孩子频繁不来上自习。母亲没有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找他谈心。他静静地坐在那儿,依旧一言不发,他满心纠结,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母亲的这份关心。
失落的情绪在母子俩之间静静流淌,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他们隔开许久。母亲说着说着,眼眶突然红了,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他心里一阵刺痛,他张了张嘴,轻声说道:“妈,您怎么哭了……” 母亲带着哭腔嗔怪了他几句,又接着说,她不希望他被人看不起,絮絮叨叨说了好多心里话。他始终紧抿着嘴唇,把所有情绪都压在心底,因为他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其实,他也有过无数次崩溃大哭的时候,可偏偏此刻,望着母亲的泪水,他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他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任由母亲念叨,心里想着,等母亲把心里的委屈、担忧都宣泄完了,或许就会好受些。他不愿成为生活的弱者,即便母亲近乎明示他可能心理压力太大、有些不对劲了,他依旧倔强地沉默着。
母亲满心疑惑,她不明白他为什么总是把话憋在心里,为什么行为举止如此反常。她想不明白,儿子为什么不跟自己倾诉,仿佛儿子倔强的双唇被胶水黏住了一般。母亲甚至觉得,他是故意的,不然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呢?
星期依旧阴沉着脸,沉默不语,姐姐也忍不住指责他,怪他不该让父母操心生气,怎么像个闷葫芦似的。他从不反驳,他觉得自己没这个资格,心里默默想着:我好像从来就没有反驳别人的底气,因为我总是一成不变,只能选择沉默。他不愿从别人那里寻求安慰与支持,在他成长的道路上,似乎一直都是孤身一人。
有时候,星期心里也会害怕,会后悔,他也想洒脱地对一切都无所谓,可他就是做不到。他埋怨自己,不该这么让身边的人失望。每当大家试图让他开口倾诉时,他反而越发沉默。也许,他已经隐隐察觉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可他又总是忽略自己内心的承受极限。
那天,星期像终于鼓足了全部勇气似的,在图书馆和一位正在考研的小姐姐搭起话来。他借完书后,坐在斜对面看起书,犹豫了好几次,才开口:
“你是什么专业的?” 他微微仰起头,目光直直地望向对面。
小姐姐闻声抬起头,看着星期,微笑着回答:“噢,我是医疗检验专业的。”
短暂的交流后,是一阵长久的沉默,他心里满是懊悔,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
他宁可向陌生人敞开心扉,也不愿在熟人面前吐露半个字。对他来说,面对陌生人,他无需有太多顾虑,不必付出什么 “代价”;而面对熟人,他人的关心会让他觉得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情绪的起伏波动再正常不过了。回到家,或是回到学校,他的内心依旧被悲伤和痛苦充斥着,沉甸甸的负担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以下是他的日记:
“我好像总是被人误解,大家似乎天生就对我带着些偏见,很多时候,总有人仅凭臆想就断定我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