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下们则心怀恐惧,担心也先的发怒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后果。
在是否出兵开威的争论中,部下们各执一词。一些人主张立即出兵,以显示实力并报复敌人;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先等待,观察局势并制定更周全的计划。
“依我之见,明军这是害怕咱们去支援开威,想把咱们拖在这里!太师,不要犹豫了,咱们今天就好好休息,明军不可能会来了!咱们明日一早开拔,占据城池才是关键啊!”
“不可,吾认为,眼下咱们陷入了困境,如果去全军攻打开威城,若是他们趁着咱们进攻开威,届时两方人马首尾夹击,咱们大军就是万劫不复啊!”
也先在一片争论声中,最初的冲动渐渐被理智所取代。他开始思考出兵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权衡利弊。最终,他决定先等等,收集更多情报,准备更充分后再作决定。
他的决定让一些部下感到失望,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明智之举,避免了盲目行动带来的损失。在等待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着敌方的动态,同时加强自己的防御,为可能的战斗做好准备才是最好的!
次日天明,也先的大营散发着阵阵焦气,对比也先在犹豫彷徨中,魏国公徐承宗作为随军的将领,从南京赶来,他作为明朝开国将领徐达的后代。
和明朝可以说是休斯与共,等不了一点,就在石彪率领亲兵夜袭瓦剌大营之际,他趁着夜色,在石亨的命令下,率领所部军队驰援开威。
西北的清晨万里无云,常年没有雨下,因此整个土地比较贫瘠。
“哎,信息发出去了吗?”
知县府中,一个身穿大明官服的中年男人坐在衙门主坐,几个身着华袍之人和穿着盔甲的人端坐在一堂,形成了一个临时办公区域。
“知县大人,信息已经发出去了,咱们又是何必呢,也先都能够从平凉那个方向向咱们发兵,就降了吧,咱们不为自己想,也要为这些将士和百姓着想吧?”
坐在左下位的一个年龄比较大的人皱着眉头,有些颓废的说着。
“县丞大人你就别说话了!本官既然是大明的官员,自然是要为大明尽一份力!现在敌军攻城,咱们就献城而降,那本官还当什么知县!”
眼看着这个头铁娃劝不动,这个县丞也是好意,感叹一声:
“大人!下官冒着杀头的风险来劝大人,还请大人再考虑考虑啊!您作为一甲进士!整整五年没有得到提拔!我是在为大人感到不值啊!”
他的话说的很明白,大明对他们根本不重视,一个一甲进士,到了他们这里,本来以为是镀金来的,没想到还真的是来这里上任的!
尤其是王骥来到他们开威之后,不光整治了吏治,派出他自己的管家当县丞大力查治了当地的恶霸和边境的土匪。
最关键的一点是,王骥他是真有钱有东西啊,上任短短两年半,整个开威就已经是改头换面。
大家都说王骥一定会去北京城里面当大官,这是真心的祝福。
王骥作为一甲进士,到了他们这个边陲小城,只要他日去了京城之中,一定会辐射到自己刚刚当官的地方!
可是眼瞅着三年之期已经到了,朝廷那边却没有动静,县丞不满意了。
整个县城中,只有知县王骥属于官的行列,其他人都为吏,至于筑城的军队,王骥也是凭着人格魅力将这些人折服。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王骥点头,他们甚至可以拉起一支军队直接反了大明。
这就是边陲小城的真实写照。
王骥是个好官,县丞不想让这么一个好官,在面对瓦剌的进攻中死去。
“够了管家!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朝廷的事情咱们管不着,但是要想我王骥投敌,绝对不可能!本官绝不做那投敌献城之事!”
王忠眼中闪过一丝悲哀,作为和王骥一起来到开威的管家,他们对这个城池付出了太多心血,眼下瓦剌进攻,开出的条件非常真挚。
但是王骥铁了心思,他也只能劝,而不能说什么,只能不在发声。
就在议论期间,守城的士兵来报瓦剌再次进犯,王骥眼中爆射出精光,如同一名武将一般。
“哈哈,咱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不管朝廷那边怎么说,瓦剌终究是外族,我堂堂华夏之人,岂能让向外族俯首,点兵!随某守城!”
其他人哪怕各执己见,但是听到瓦剌攻城立马动作起来,投降的事情他们不能够左右。
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