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李雄返回长安,应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毕竟按照惯例新上任的封疆大吏进京述职是再平常不过了。
可是李雄的一举一动,一直牵扯着很多人的注意力。
先不说作为当今圣上的李隆基便其中之一,他等着李雄的到来然后秘密召见李雄,好将各种事情明确下来。
再一个就是朝廷的户部和工部以及兵部还有许多不明白之处,都在等着李雄回到长安后进行阐述。
至于太子李亨以及杨国忠,更是翘首以盼等着李雄的到来,毕竟在两人看来李雄自从崛起以后便一直都是他们的盟友。
李雄当初首次来长安之时,由于得罪了李林甫导致了被李林甫处处针对,然后便倒向了杨国忠靠拢,成为了一名潜在的盟友。
在许多场合和事情上,太子李亨以及杨国忠没少暗中出手帮助李雄,然后两人总是有意无意的将自己帮助李雄的消息,透露给李雄让他知道自己出手帮助了他,其意思的也再明显不过了。
对于太子李亨来说,李隆基年龄真的是很大了,只要自己不犯错,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将皇位传给自己。
只要现在将李雄拉拢住,到时候自己只要一上位,就能得到一位强力的节度使支持,而现在付出的仅仅是在一些适当的场合帮李雄说话而已。
再加上李雄现在圣眷正浓,许多事情李亨也只是顺水推舟而已,毕竟李亨也清楚,作为当朝太子与李雄这一位手握实权的边疆节度使走得太近,反而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所以许多事情都是在两人之间秘而不宣,只有两人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
而将投机取巧应用的无比熟练的小人杨国忠,更是比其他人看得明白。
甚至,在这一次征战吐蕃结束以后安西军高层变动,李隆基直接拍板李雄接任安西节度使的位置的时候。
杨国忠还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便立刻跳出来表示全力支持李隆基的决定。
其他人看见当今圣上加上宰相都全力支持,有其他想法的也不好在提出异议,再加上一些其他杨国忠的党羽也表示支持。
虽然后来一些御史跳出来反对,但也被两人联手镇压,再加上户部、兵部、工部都是极力赞成此事,所以这次李雄的节度使的任命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通过。
因为杨国忠明白这时候的李雄大势已成,崛起之势已经势不可挡,将来必定会成为大唐军中第一人。
而自己身为宰相,只要牢牢把握住与李雄的关系,然后自己占据主动位置,再加上自己身兼剑南节度使以及后宫两位贵妃的帮助,那在将来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到时候区区的安禄山,还不是自己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只要将安禄山彻底拿下。
那李林甫时期留下的所有势力残党,便全部清除干净,到时便可真正的高枕无忧了。
而另一边西域各国王子使者团,在接到李雄的通知,说是这一次便可带他们到长安进行学习觐见李隆基的时候,更是一个个欣喜若狂。
毕竟这些人因为身份特殊,有的人可以说确定了就是下一步王国的继承人,并不能随意的离开西域擅自到长安。
虽然这些王子的国家大部分在长安都有使者驻地,他们反而因为身份的原因限制了其自由出行。
所以每当有自己国家的商队或者使者从长安返回后,将自己在大唐长安的所见所闻讲给这些人听后,更是让他们无比的向往。
其是上次,李雄在宴会上向他们提出邀请时,更是让他们那颗躁动的心难以平静。
本以为很快就能出行的事情,结果因为大唐突然之间对吐蕃用兵,从而被无限期的搁置。
就在他们以为此生再无缘长安的时候,没想到这一次,李雄直接就将他们的事情写成奏章上奏给了大唐朝廷。
而结果却是,大唐长安城直接就是以正式外交的形式发出来了邀请,同意这些王子们到长安学习,甚至旨意中明确提到李隆基会召见他们。
这一下就让他们自己身后的王国彻底坐不住了,尤其是那些长久以来附属于大唐的藩属之国。
要知道就连他们这些人的父辈登基之时,也仅仅是得到大唐长安城的一封册封诏书而已,根本就没机会到长安觐见当时的皇帝陛下。
没想到现在自己的儿子居然有到长安学习和觐见大唐皇帝陛下的机会,一时间整个西域各国纷纷行动了起来。
从西域各国出发的使者以及各种奇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