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中暗藏勾结的势力,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地方权贵,早已形成党羽,甚至在暗中对抗朝廷的命令。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相争,导致乱世到来。素月姑娘可知,这样的历史,是否有可能再度上演?”他故意挑起话题,试探她是否会流露出什么隐秘的线索。
素月微微一笑,眼神幽深,淡淡道:“大人想多了。虽说历史有重演之道,但当今的圣上雄才大略,国家正值盛世,岂能轻易动荡?不过……”她停顿片刻,目光深沉地望向窗外,“有时候,盛世之下未必无隐患。风平浪静之下,潜流暗涌。若无人察觉,难保不会在未来某个时刻突然爆发。”
征服者心头一震,素月的话似乎透露出她对当前局势的深刻洞察。她言语间不经意流露的忧虑,让他更加确信,这女子并非只是简单的教习,而更像是康熙安排在朝中的一双“眼睛”,目的是捕捉这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波动。
素月转身,继续将目光投向书卷,继续说道:“自古兴衰,成败皆在一念之间。东汉末年,汉灵帝因沉迷享乐,疏忽朝政,终使朝廷腐败,外戚与宦官贪婪成性,官官相护,民怨沸腾。历史告诉我们,治国之道,必须内外平衡,若一方独大,必然危害社稷。”
她的语气不轻不重,但却仿佛在隐晦地提醒某些东西。征服者若有所思,康熙年间,朝中不乏贪腐之风,一些地方权贵势力庞大,甚至开始暗中积蓄实力,试图脱离朝廷的掌控,尤其以江南一带最为突出。而素月在讲述时虽未明言,却一再提及“内外平衡”,似乎是有意指向江南局势。
素月略一停顿,转过头,目光平静地望着他,缓缓道:“在治国理政上,许多事情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千丝万缕相连。小事不察,日积月累,便会成灾。譬如,私盐泛滥,表面上不过民间小利,实则其中牵涉着庞大的利益链,若不加遏制,久而久之,恐会成为民怨的导火索。”
征服者闻言,心中再度掀起波澜。素月虽未明言江南私盐之事,但其话语间的隐晦暗示无疑是对当前局势的点拨,甚至透露出她对地方权贵的警惕和对朝廷未来的担忧。征服者瞬间意识到,她对江南一带的动向洞若观火,甚至对私盐贩卖的背后黑幕早已了然于心。
素月缓缓合上书卷,目光落在书桌上的蜡烛上,烛火微微摇曳,映得她的眼神有些恍惚。她沉默片刻,语气放缓,却更显出一种沉重:“大人,可知一桩小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众多人的命运?私盐之利虽微,却足以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朝廷若不从根本治理,江南大地必将成为隐患之源。”
征服者点了点头,表面上镇定,内心却已然激动不已。他此刻愈发确信,素月不仅仅是康熙的密探,更是参与策划朝廷稳定的关键人物,她深知地方势力的问题,甚至将其视为国家隐患,时时警惕。
他沉吟片刻,试探性地问道:“若按素月姑娘所言,江南私盐泛滥之事,是否早已触及朝廷底线?”
素月神色如常,冷静答道:“朝廷命官若能体察民情,尽忠职守,许多隐患早已消弭于无形。然而贪官污吏从中作梗,若不肃清此风,恐难免江南一带生变。”
她言辞之间虽未明指任何一人,但所提之事却仿佛指向某些朝中人物。征服者心中暗暗忖度,她这番话极有可能是在警示自己,同时也是为康熙帝所布的棋局提供关键提示。
素月又道:“兴亡之道在于明察,圣上年少有为,天资卓越,然朝廷之人众口难调,若有奸佞潜伏其中,怕是日后国家大事难以明晰。若想治国,仍需清除隐患,方能大治。”
征服者从她的言谈中捕捉到一些深意,她似乎在暗指某些朝中大臣的阴暗行径,甚至对康熙的某些策略充满隐隐的忧虑。素月虽是教书育人,却透过讲解之辞,向他隐晦地传递出一种使命感,那是关于国家社稷、朝堂安危的极深忧虑。
“国家大事,非一朝一夕可成,亦非一人之力可支。”素月的目光如寒潭深渊,冷静无波,带着一种淡淡的清冷,“朝堂如局,每一步都关系着无数人的命运。大人身处要位,更需心怀大局,方能不负陛下重托。”
她目光落在征服者身上,仿佛透过他的外表,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征服者被她这冷静深邃的目光注视,心中不由一震。他意识到素月不仅仅在点拨自己,更像是在试图提醒,若想在朝堂立足,必须对国家大局有所觉悟,不可被一己之私蒙蔽心智。
二人目光交汇,一时间,彼此心中似乎都多了一层不明的默契。素月不动声色地将书卷合上,站起身来,“大人,今日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