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姓也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的儿子中,有个叫老童的,是童姓最早的始祖。
老童应该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男高音歌唱家,他的嗓音洪亮,据说比那个阿宝嗓门还高。具体是不是这么个情况,您哪位有能耐请老童回来,跟阿宝同台表演一次,高下立判。
老童的后代了不得,祝融、吴回、重黎、陆终、彭祖等等。其后又衍生出多少姓氏,恐怕只手都数不过来。
这一支,出自姬姓。
还有出自风姓的,其始祖是春秋时候晋国的胥童。
胥童爸爸的爷爷胥臣,当年跟着晋文公重耳周游列国。后来重耳执掌晋国,胥家由此开始出人头地。
到了胥臣的孙子,也就是胥童的爸爸时候,胥家在晋国跺跺脚,自己脚麻不麻不知道,反正地得颤几颤倒是真的。
只不过到了胥童这里,虽然也很得晋厉公信任,但是国家大权却大部分掌握在郤家手中。
咱们前文在萧姓简单介绍过郤克,就是跑齐国出访而被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嘲笑的那位。您想,觉得丢人的郤克,回来竟然能挑起齐国和晋国的战争,可见郤家在当时晋国的影响力。
等郤克的儿子郤锜接班后,他们郤家对内注重团结,枪口一致对外,慢慢的各个重要部门几乎都是郤家把握着,让晋厉公大把大把吃安眠药,依然睡不着。
这时候胥童明白晋厉公的小心思,又因为郤缺将胥童的老爹胥克罢了官,导致胥童对郤家那是恨之入骨。胥童于是出谋献策,并亲自带队把郤家拉下马。也正是从此以后,郤氏算是几乎玩完了。这段历史,被后人称作晋灭三郤。
后来中行偃在晋厉公打猎时候,杀了晋厉公,随行的胥童也没跑掉。
胥童被杀后,一部分族人逃跑后隐姓埋名,其中就有改姓童的。
另外还有源自地名和职业的。比如郕国有个地名叫夫童,这里的居民有自称夫童氏的,后来简化为童氏。
避祸改姓的也有一部分。比如司马迁的族人,为了跟得罪汉武帝的司马迁划清界限,就有改姓童的。
此外还有董卓被杀后,老董家也有一部分,改姓了童。
所以童姓的始祖有老童、胥童和董卓。
当然还有兄弟民族加入的,这些就不太容易考证了。不过蒙古族木华黎的后代,以及回族的宝和童氏,倒是有迹可循。
童姓目前人口约百万,也不算少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不说,山东还遇到了百年不遇的灾荒,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今天的山东诸城,有个叫童仲玉的地方富豪。一般我们印象中的地主老财,不是盘剥穷苦人家,就是抠门到了极点,反正这种人,好人还真不多。
但是童仲玉跟他们不一样,这位仁兄乐善好施。见百姓没吃没喝,他不仅仅是看在眼里,还积极行动。
家门口支起几口大锅,每天煮着热气腾腾的粥。周边村落就不用说了,甚至几十里外都跑过来。
正是得益于童仲玉的大发善心,使周边数百上千的百姓得以活命。
但是架不住人多呀,等灾荒过去,童仲玉也就宣告破产。
咱们看这些裸捐什么的,觉得人家大爱无疆。而童仲玉早在两千年前,就能倾尽家产周济百姓,就这种精神,就值得大书特书。
可惜好人不长寿,灾荒过去不久,童仲玉就因病去世,据说死时候才三十多岁,英年早逝。
童姓名人并不太多,特别是有突出事迹的,更是非常少。就大宋朝的童贯,名气大但是名声却不怎么样。
具体童贯因为哪方面原因情愿宫了修炼葵花宝典,还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不过大估计也是因为家里穷,要不然好好的谁舍得把自己那玩意割了喂狗啊!
刚入宫时候,也只是一个小卡拉咪,跟着大太监李宪手底下,慢慢混的有点资格。而真正发迹,还是从蔡京做了宰相之后。
俩人王八看绿豆对了眼,一个要结交皇帝身边的人,一个想借助外部势力提高话语权。就这么着,两人算是结成联盟。
再后来咱们都知道,童贯、蔡京、李彦、王黻、朱勔、梁师成合称六贼,落下千古骂名。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种人虽然恶名远扬,但也确实有几把刷子。
就说童贯吧,宋徽宗派王厚为大将,率领十万人马出征今天的青海。
蔡京刚进京时候,就是童贯在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