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发生。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才想向您请教。”
徐子谦放下茶盏,目光微微一凝,沉吟片刻后说道:“你这话还算有几分诚意。但要学问,得先立志。我可以教你,但我希望你明白,学问之路漫长且艰难,你能坚持得下来吗?”
李青云双手紧握成拳,语气坚定:“先生,我一定会坚持。无论多难,我都不会退缩。”
徐子谦盯着李青云的眼睛,目光中透出一丝复杂。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青云,你父亲为人正直,我虽与他未曾谋面,但他是值得尊敬的好官。看在他的份上,我愿意收你为学生。”
李青云听到这句话,心中一喜,连忙跪下行礼,郑重说道:“学生李青云,拜见先生!请先生放心,我一定勤奋学习,不负您的教诲。”
徐子谦看了李青云许久,终于缓缓点头:“好,我可以教你。但今日不谈学问,我先问你一件事。学问如做人,贵在诚信。既然你说是真心求学,那就拿出真心来。”
他站起身,走到院子中央,指着一旁的书架说道:“那架子上的书,都是我平日珍藏之物。你可从中任选一本,读它一晚,明早来与我谈谈心得。”
李青云走在书架前,目光在一排排陈旧的书卷上扫过。他知道,这是徐子谦珍藏的书籍,每一本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不敢草率挑选,生怕让徐子谦觉得他不够认真。,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本封面上写着《道德与治国》的书卷上。书的边角微微卷起,显然被人多次翻阅过。他想起父亲生前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从道德始。”
他伸出手,轻轻将书取下,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转身对徐子谦深深一鞠躬:“先生,我选择了这本书。多谢您的教诲,我会认真阅读。”深深鞠躬:“多谢先生指点,我明日一定如约而来。”
告别徐子谦后,李青云带着那本书回到小屋,李青云点燃了油灯,将书卷展开放在桌上。他端端正正地坐下,翻开第一页,看到上面写着:“道者,天之经也;德者,人之本也。”
这短短一句话让他顿时陷入沉思。他喃喃自语:“道是天地之理,德是为人之本……这应该是说,做人必须有原则与根基,才能立于世间。”
书中的语言晦涩,很多字句他需要反复咀嚼才能领悟。他一边读,一边在纸上记下自己的心得与疑问。每当有不理解的地方,他便停下来,将内容反复默读几遍,试图找到其中的逻辑与联系。
夜渐深,油灯的火焰微微跳动,屋内一片寂静,只有纸笔摩擦的沙沙声和李青云轻声念读的声音。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但他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他的眼中透着专注与执着,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的书卷与灯火。
书中有一段话让他感触颇深:“治国者,当以德为本,以民为先。若无德,则国无根;若无民,则国无存。”
李青云低声说道:“这句话像是父亲教导过的意思。父亲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可为何这样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
他握紧拳头,咬了咬牙:“或许正因如此,我才更应该学问与剑术并进,既要明白道理,也要有守护的力量。”
天刚蒙蒙亮,李青云便整理好自己的心得,揣着书卷,带着满心期待再次走向竹林深处的小院。走进院子时,徐子谦正坐在石桌旁,悠然地喝着清茶。看到李青云进来,他放下茶盏,淡淡说道:“看你的神色,昨夜应该花了不少功夫。”
李青云恭敬地站在一旁,点了点头:“先生,书中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有了很多思考。”
徐子谦微微挑眉,示意他坐下:“那就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李青云坐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书卷,翻到其中一页,指着那段文字说道:“书中说‘治国者,当以德为本,以民为先。若无德,则国无根;若无民,则国无存。’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要有德行,而百姓则是国家的根基。若失去了这两者,国家就会分崩离析。”
徐子谦点了点头,眼中多了一丝赞许:“不错,这段话的确如此。但你可知,这只是表面意思,背后还有更深的含义?”
李青云疑惑地摇了摇头:“还请先生赐教。”
徐子谦抬眼看向远处的竹林,缓缓说道:“德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修养,更是国家制度的体现。若制度腐败,不公之事频繁发生,哪怕领导者个人再有德行,也无济于事。反过来,民为国之根,不仅是生计之民,更是人心之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