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青云,我问你,这壶中之茶,若只倒一杯,尚余大半,可否称满?”
李青云略一沉思,答道:“先生,此茶虽未满,却足以解渴;若贪求满溢,反倒易溢出浪费。学问亦然,不在多,而在精。”
徐子谦点头称赞:“不错,学问如茶,过多则滥,过少则浅。既然如此,我再问你:‘知行合一’四字,你如何理解?”
学问探讨
李青云正色道:“先生,《大学》中有云:‘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者,非仅在口头论道,而在于身体力行。若学而不践,终难体会圣人之道。”
徐子谦颔首,追问道:“若遇困境,知与行发生矛盾,又当如何?”
李青云思索片刻,答道:“先生,困境之中,更需守住内心的明灯。若知而不能行,当审时度势,积蓄力量,待时而动。若行而未明其道,则易成偏执,须时刻反省,方能不失初心。”
徐子谦满意地笑了笑:“很好。看来你不仅学得扎实,思路也清晰。”
徐子谦轻轻叩了叩桌面,语气一转:“那么再问你,现今天下,官吏贪墨,百姓疾苦。你以为,应当如何破局?”
李青云闻言,神色变得凝重:“先生,破局之道,非一日之功。以学生愚见,需从三方面入手:其一,选贤任能;其二,整肃吏治;其三,轻徭薄赋,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徐子谦微微皱眉:“此三点虽好,但执行起来阻力重重,尤其是整肃吏治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以为,仅凭一人之力,可否成事?”
李青云低头沉思,随后坚定答道:“先生,虽知此路艰难,然天下苍生所托,若无人肯尝试,岂不永无出路?学生愿竭尽所能,尽心尽力,哪怕仅是起一星微火,也盼能燎原。”
徐子谦闻言,叹了一口气,目光中多了几分感慨:“青云,你的志向可嘉,但切莫因愤而失衡。天下大事,贵在持恒,急躁只会事倍功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要记住,万事须有耐心。”
李青云起身躬身:“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徐子谦点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欣慰:“青云,你的学问已有长足进步,但莫要懈怠。乡试在即,抓紧巩固基础。”
临别时,徐子谦站在院中,回望李青云,语重心长地说道:“青云,未来之路多荆棘,但我看得出,你已做好了准备。记住,学问之道在于积累,处事之道在于平心。待乡试结束,希望能听到你的佳音。”
秋夜,月光如水,洒在赵府的庭院中,树影摇曳。李青云一人坐在书房的台阶上,手中捧着一本书卷,却没有翻页。他望着夜空,思绪纷乱。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青云,这么晚了,你还在看书吗?”
李青云抬头,看到宋怀玉正缓步走来,身穿一袭淡雅的素裙,手里端着一盏热茶。她的脸在月光下显得柔和又清丽。
“怀玉?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休息?”李青云站起身,接过她手中的茶。
宋怀玉笑了笑:“娘听说你晚上读书到很晚,特意让我送点茶来。我想着,顺便陪你聊聊。”
李青云微微一愣,随后在台阶上坐下,拍了拍身旁的位置:“那就坐下聊聊吧。”
宋怀玉轻轻坐下,将茶盏递给他,目光柔和地看着他:“青云,最近备考辛苦吗?我看你每天书房、院子两头跑,怕你累坏了。”
李青云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笑着说道:“还好,这些日子我已习惯了。不过,我确实担心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充分。”
宋怀玉低头轻声说道:“青云,你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不论是练剑还是读书,你都尽力而为。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李青云看着她,眼中多了一丝柔情:“怀玉,谢谢你。这些日子,多亏了你和伯父伯母的照顾。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激你们。”
宋怀玉抬头与他对视,月光映在她的眼中,仿佛一汪秋水:“你不必总是说谢字。其实,我……一直很敬佩你。”
李青云愣住,低声问道:“敬佩我什么?”
宋怀玉微微低下头,声音如蚊:“敬佩你的坚持和毅力。你所经历的一切,若是换作旁人,或许早已倒下。但你却一次次站起来,始终不放弃。”
李青云的心微微一动,他看着眼前的宋怀玉,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颤抖:“怀玉,我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还能拥有像现在这样温暖的日子。你对我的支持,对我的关心……我真的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