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夜晚,看似安静,但暗潮涌动。张维平的锦衣卫开始了秘密行动,他们分批前往沈正华、许文端以及其他清流派官员的住处附近,搜集这些人日常往来的信息,试图找到他们的软肋。
一名锦衣卫校尉低声道:“沈尚书与翰林院赵青云来往甚密,这赵青云不过是个新科进士,行事却十分活跃。”
指挥使刘坤冷笑:“越是这种人,越要小心对待。盯紧他,查查他与太子是否有联系。”
与此同时,张维平派出心腹,潜入一些中立官员家中,散布流言:“听说太子最近频繁接触清流派,还在密谋‘直谏’,恐怕是想插手朝政,架空陛下。”
第二天一早,流言便迅速在京中传开。
礼部侍郎吴启泰听闻此事,皱眉道:“太子年纪轻轻,怎会如此行事?”
另一名官员摇头:“谁知道呢?如今清流派声势渐涨,恐怕真是太子在背后支持。”
这些流言很快传到了皇帝耳中。虽然皇帝表面上没有流露情绪,但内心对太子的不满悄然滋长。
太子听闻流言后,将心腹文臣程立之召入书房。太子斟了一杯茶递过去,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怒意:“这些流言显然是张维平的手笔,他在父皇面前挑拨是非。你怎么看?”
程立之接过茶,沉稳道:“殿下,此时不宜大动干戈。张维平急于制造混乱,说明他心虚。我们应将计就计,表面上装作无动于衷,暗中继续联合清流派。”
太子点了点头,叹道:“程先生,你一向智谋过人。我担心的是,若这流言传得更远,父皇迟早会对我生疑。”
程立之劝道:“殿下,陛下虽多疑,但若无实证,他不会轻易动摇。何况,清流派官员皆是陛下倚重之人,只要我们步步为营,张维平的诡计迟早会露出破绽。”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好,我便依你所言。但这期间,清流派官员务必更加小心。”
另一边,沈正华府上灯火通明。沈正华召集了赵青云、许文端等人,一同商议对策。
“张党动作频繁,流言四起。各位对此有何看法?”沈正华沉声问道。
许文端第一个开口:“沈大人,如今京中人心浮动,许多人已经开始疏远我们清流派。若不尽快行动,恐怕张党的势力会更嚣张。”
赵青云点头附和:“许兄说得对。但我们现在的关键是找到张党的致命弱点,比如边疆通敌的证据。如果能将这些呈到陛下面前,张维平便无从辩解。”
沈正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赵青云,你与薛逸风联络颇密,可有从边疆传来新的消息?”
赵青云答道:“有些线索,但仍需时间整合。薛逸风那边正在设法运回更多证据。”
沈正华点点头:“很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强京城内的防备。张党已开始反扑,务必确保我们的人不受威胁。”
张府内,张维平正与刘坤密议。
“流言已经传开,但仍不足以让皇帝彻底对太子失望。”张维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刘坤拱手道:“大人可否借边疆之事,继续施压?若让刘世安制造些边疆不稳的假象,再让皇帝认为太子背后干扰朝政,或可一举让他失宠。”
张维平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你的主意不错。传信给刘世安,让他在边疆制造些‘敌军骚扰’的动静,再安排锦衣卫将消息带回京城。我要让所有人知道,清流派和太子不过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难当大任!”
刘坤点头:“属下这就去安排。”
第二天清晨,张维平的书房内烟雾缭绕。他的谋士陆彦跪坐在案前,脸色凝重。
“张大人,锦衣卫传回消息,太子近期频繁与沈正华接触,意图拉拢清流一派。”
张维平冷笑一声,手中的茶杯轻轻放在桌上:“果然,他坐不住了。”
陆彦点头:“殿下锋芒毕露,却忘了您在朝堂的根基之深。依属下之见,这正是我们扳回局势的机会。”
张维平眉头微皱:“说说你的想法。”
陆彦低声道:“太子尚未立稳阵脚,若能让皇上对他失去信任,他的所有谋划便成空。而沈正华,虽说清正廉洁,却也难免有把柄可寻。只要找到他的弱点,便可一击即中。”
张维平缓缓点头:“你的意思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瓦解他们的联盟?”
“正是如此。”陆彦拿出一封密信,“据可靠消息,沈正华的长子沈文海,曾因失职被地方百姓上书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