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过后,京城的晨雾笼罩着金碧辉煌的宫殿,空气中透着一丝肃杀的凉意。
皇帝召集了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参与者只有太子、张维平、沈正华,以及数名资历深厚的重臣。皇帝坐在御座上,脸色平静,看不出喜怒。他慢悠悠地开口:“近日有传言说,东宫与朝中某些人走得颇近,是不是有什么议题需要朕知晓?”
太子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不失锋芒:“父皇,儿臣身为储君,自当与各位大臣商讨国事,为陛下分忧。这些传言,恐怕是有心人刻意挑拨。”
张维平上前一步,面露微笑:“殿下所言极是,不过臣以为,如今国库空虚,边疆局势紧张,若非必要,不宜多生枝节。”
沈正华拱手道:“臣以为,东宫身为储位,与朝臣议事是职责所在。若连正常的君臣交流都被视为异动,那才是真正的祸患。”
皇帝目光一转,看向沈正华,沉声道:“沈爱卿的意思是,有人在挑拨朕与东宫的关系?”
沈正华坦然应答:“陛下明察,此事若无确凿证据,臣以为不宜妄下结论。”
皇帝淡然一笑:“好,那就先观察着吧。此事朕自有定论。”
回到东宫后,太子面色阴沉。他将心腹幕僚召集起来,低声说道:“今日朝会,父皇虽未明确表态,但显然已经察觉到张维平的意图。本宫绝不能让张党继续坐大。”
一名老臣提议:“殿下可利用沈大人清誉无暇的优势,反击张维平的攻势。同时,殿下应与监察司主官苏文联系,通过法纪之名剔除张党的触角。”
另一名年轻的幕僚则建议:“殿下,不如从张维平手下的锦衣卫入手。刘坤虽忠于张党,但其手下难免有人不满。若能策反一二,也许能直接掌握张党的行动。”
太子沉吟片刻,点头道:“你们各自分头去办。另外,派人查清张维平最近的举动,特别是他与边疆的联系。边疆的刘世安,或许就是他致命的软肋。”
与此同时,张府灯火通明。张维平正在与几名心腹密议。
刘坤抱拳禀报道:“大人,太子近来动作频繁,不仅拉拢了沈正华,还与监察司有接触。属下已经加派人手,密切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张维平冷笑:“太子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小子,沈正华那班清流也掀不起风浪。只要皇上不发话,他们终究是白忙一场。”
一名心腹官员却露出忧色:“大人,东宫若能掌握刘世安在边疆的证据,恐怕对我们不利。”
张维平眯起眼睛,沉声道:“边疆那边我自有安排,刘世安不是那么容易失手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先稳住京城的局势。”
他顿了顿,目光凌厉:“散布更多关于太子的流言,制造东宫与清流内部的矛盾。另外,加强对监察司的渗透,确保他们不会轻易行动。”
几日后,赵青云与沈正华、许文端在沈府密会。
赵青云将从薛逸风处接到的最新边疆情报展示给二人:“这是刘世安与敌军交易的详细账目,以及私藏物资的证据。这些内容若能公开,张党的边疆势力必然崩塌。”
许文端仔细翻阅后,眼中露出一丝欣喜:“如此确凿的证据,确实能一举扳倒刘世安。但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些内容递交至陛下御前。”
沈正华思索片刻,说道:“此事须得徐徐图之。张维平在陛下面前仍有一定影响力,贸然呈上这些证据,恐怕会适得其反。”
赵青云点头:“不如以边疆粮草不足为由,由太子提议重新审查军需账目,藉此机会将这些证据混入调查中,迫使刘世安暴露。”
沈正华叹道:“这是个好主意。不过,太子能否顺利推动此事,还得看我们如何协助。”
这场权力的博弈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太子与清流官员逐步推进,试图用证据撬动张党的根基;而张维平则加紧布局,试图在对手行动之前反将一军。
赵青云回到住处,提笔写下一封信,寄往边疆,信中叮嘱薛逸风继续深挖刘世安的罪行,同时暗中提醒张福生加强对边疆局势的观察。
夜深人静,赵青云立于窗前,望着满天星斗,心中暗暗发誓:“这一局,无论如何,我都要胜!”
京城与边疆的风云已然连接,正义与腐败的较量在不断升温。而这场斗争的最终结果,将决定大明江山的命运走向。
消息如同暗流涌动,迅速传回了张维平的耳中。他坐在书房中,听着锦衣卫指挥使刘坤的汇报,面色铁青。
“启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