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平在得知锦衣卫截获的密报后,脸色阴沉地坐在书房内。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冷声道:“看来沈正华与赵青云等人背后确有隐秘动作,不只是朝堂争论,而是已经威胁到了我的根基。”
他转头对站在一旁的刘坤说道:“沈正华之流不过一群迂腐书生,但赵青云,这个新晋进士,却似乎是一颗暗棋。我怀疑,他就是当年李景荣的余孽,必须尽快除掉。”
刘坤一凛,拱手应道:“大人放心,我会安排人手,密切监视赵青云的一举一动,伺机而动。若他露出破绽,立刻将其抓捕。”
张维平点点头,目光闪过一丝狠厉:“不仅如此,边疆那边的局势也要尽快处理干净。薛逸风送出的证据虽然被截下,但他们显然还掌握了其他线索。派人去边疆,传令刘世安,清除一切隐患。”
与此同时,张维平意识到朝堂之上的形势正在悄然转变,太子的动向尤其引起他的注意。他对身边心腹文士陆敬南说道:“太子那边,你要多加留意。他似乎正在与沈正华等人接触,这对我们来说不是好兆头。”
陆敬南轻声道:“太子的想法早已显露,若不加以引导,恐怕会威胁到大人的布局。”
张维平冷笑道:“太子不过是一个书生心性,尚不足惧。我们可以暗中推动几件事,让他卷入一些无关紧要的争斗,削弱他的威望。”
陆敬南低声问道:“是否需要让陛下知晓太子的不满?”
张维平摇头:“皇帝心中自有权衡,若太子失去信任,对我们未必有利。现在的关键是让太子失去民间的支持,同时将沈正华那一派孤立。”
次日,京城传出一条消息,某地工部负责的河堤工程出现重大问题,导致洪灾泛滥,数百百姓流离失所。张维平借机在朝堂之上大做文章,言辞犀利地质问沈正华。
“沈大人,你口口声声以民为本,但为何你工部治下的工程屡屡出现问题?今日的洪灾,百姓如何自处?”
沈正华冷静回击:“张大人,此事尚在调查之中,请勿轻下断言。若有官员渎职,本官绝不姑息,但若有人借机抹黑清流,本官也会严查到底。”
赵青云站在堂下,眉头微皱。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场洪灾或许并非偶然,而是张维平一手策划的陷阱,用以转移视线并削弱沈正华的声望。
朝堂争论不休,皇帝最终裁决,命沈正华查明河堤工程的问题,同时责令张维平协调赈灾事务。
赵青云下朝后,立即找到许文端,与他低声商议:“这次的洪灾,我怀疑是张维平的手笔。工部历来管理严格,怎么会突然出现这样的疏漏?”
许文端点头:“张党如今势大,为了扳倒我们一派,必定会不择手段。但我们若能找到洪灾背后的证据,或许可以将此事反转,削弱张党的威势。”
赵青云沉声道:“我会从民间入手,收集更多线索。许兄,你在朝中留意动向,必要时通知沈大人。”
两人分头行动,一场围绕洪灾的真相与政治斗争的较量再次拉开帷幕。
翌日,朝堂之上,张维平神情自若,丝毫未显昨日密议后的焦虑。待早朝例行事务议毕,他从容出列,手持一封奏折,语气沉稳却不失力度地说道:“陛下,微臣近日收到一份密报,言称有人在翰林院暗中联络地方势力,图谋不轨,实为朝廷隐患。微臣斗胆,恳请陛下派锦衣卫彻查此事,以肃清朝堂风气。”
皇帝坐在龙椅上,眼眸微眯,略带深意地扫视众臣。张维平的话语如同投下一颗石子,激起一池涟漪,百官面面相觑,朝堂瞬间静谧无声。
听闻张维平之言,沈正华面色一沉,但他很快恢复镇定,拱手出列,声音铿锵:“陛下,微臣以为,若真有此等大事,应由三法司共同审理,方能确保公正。若仅凭密报便启动锦衣卫,恐致使朝堂动荡,百姓疑虑。”
此话一出,张维平嘴角微扬,带着些许嘲讽的笑意:“沈尚书所言虽有道理,但此事关系重大,三法司运转繁冗,恐怕难以及时制止隐患。再者,锦衣卫乃陛下亲军,其忠诚毋庸置疑,岂能让流言肆意传播?”
沈正华回以一礼,不卑不亢:“张大人所言甚是,只是陛下治国之道在于民心。若朝廷大肆排查,未必能稳住人心。微臣提议,不如先查明密报来源,待确认后再行处理,岂不更妥?”
皇帝微微颔首:“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既如此,朕命三法司协同锦衣卫共同调查此事,务必速查速结,不得惊扰朝堂运转。”
朝堂散后,张维平回到府邸,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