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恩赐,或是陛下对我李家的认可,但张党之势未衰,未来之路恐怕更难走。”
沈正华神色一肃:“不错。张维平恐怕不会轻易容忍你站稳脚跟。你需谨慎行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与此同时,张维平在得知此事后,冷笑不已。他坐在府邸书房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
“李景荣的遗子恢复本姓,呵,这皇帝真是越来越看不清局势了。”他对身旁的心腹说道,“不过如此也好,恢复本姓,就等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目标。既然他已暴露身份,接下来,就该让他明白,父债子偿,是世间最公平的法则。”
心腹躬身道:“大人英明,此事当如何部署,还请明示。”
张维平目光阴冷,缓缓说道:“先试探,再布局,让他知道,李景荣当年的下场,他李青云也逃不过。”
夜深,李青云独自坐在书房中,燃起一盏烛火。他拿出父亲的遗物——一卷旧竹简,轻轻抚摸着。
“父亲,青云不才,今日终于得以光复李家之名。”他低声自语,目光炯炯,“但这并非终点。青云一定会继续努力,让您和李家重新得到应有的公道!”
他举起一杯茶,对着窗外明月郑重一拜。
夜深时分,翰林院的书房中烛火摇曳,赵青云,也即如今恢复本姓的李青云,提笔在白纸上书写家书。他的笔势略显急切,心中压抑的喜悦几乎要溢于纸上。
“父母大人亲启:”儿青云入京已有时日,此间幸蒙天恩,皇上钦赐恢复李姓,重归本家,实为平生之幸。然此恩虽重,青云深知家仇未雪,国事维艰,不敢懈怠。
鉴于目前情势复杂,孩儿不得已暂隐此事于外,仅以笔墨告知二老及诸位恩师。待时机成熟,必亲归故里,与诸亲欢聚共庆……
李青云停下笔,望着字里行间透出的期盼与喜悦,脑海中浮现出养父赵老爷慈祥的笑容和赵夫人温暖的话语。他想象着书信传到赵府时,家人们欣慰的模样,嘴角不由浮现一丝微笑。
书信几日后传回赵府,赵老爷捧着信函,眼中满是激动。他大声念道:“恢复李姓!这是皇上亲赐的恩典啊!咱们青云真是出息了!”
赵夫人双手合十,感慨万千:“老爷,这孩子的命运真是多舛,可如今总算熬出了头。皇恩浩荡,也不负我们这些年的栽培。”
一旁的宋怀玉接过信件,反复端详,眼圈微红:“青云哥哥恢复李姓,他该有多开心啊……”她抿了抿嘴,内心既是欢喜,又是隐隐的担忧。
赵老爷笑着安慰道:“怀玉,这可是大喜事!但也如青云信中所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咱们在家只需静待他的好消息。”
徐子谦收到信后,拍案而起:“果然不负我当年教诲!此事虽是皇恩,但青云这孩子的才华与坚持才是真正的根本。”
周凌风读罢信,嘴角浮现一丝欣慰的笑容:“恢复本姓,重振门楣,这孩子终于走到了这一步。但接下来,恐怕还有更多风浪在等着他。”
赵夫人更是特意吩咐下人,备下青云爱吃的菜肴,清扫他的书房:“虽说他还在京城,但我们要时刻准备着,等他回来,好好庆贺一番。”
赵老爷叮嘱道:“现在的青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青云,他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这边不需要给他添麻烦,只需打点好后方,替他稳住家中便是。”
李青云的家书虽短,却如春风般温暖了所有关心他的人。他们在家乡等待着,而他在京城步步为营。江湖未平,朝堂暗流,他深知,恢复李姓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等待着他去面对。
张维平在府中收到锦衣卫指挥使刘坤的密报,得知朝堂上沈正华与李青云的活动愈发频繁,隐约已经形成一个反对张党的联盟。他冷笑一声,眼中寒光闪动:“这些小丑,竟敢妄想与我作对。看来,是时候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权力的威严了。”
张维平召集心腹官员、商贾密会商议。他眉头紧锁,语气冷厉:“沈正华不过是个老书呆子,若能揭出他的些许污点,便可借此挫其锐气。而李青云……既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就更容易对付。”
心腹之一的礼部侍郎顾然谄媚地说:“大人英明!朝廷上下谁人不服您?只需放出风声,稍加施压,便能让那些‘清流’胆战心惊。”
张维平挥手示意顾然闭嘴,转向刘坤:“京城之外还有什么动静?”
刘坤沉声道:“边疆虽已重新掌控,但薛逸风这条漏网之鱼还是回到了京城。他必然已经将边疆的证据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