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人民出身。其之所以要造反,只是为了能够有一口饱饭吃而已。然而他们终究不是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尽管其人数再多,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什么实力。只要是碰上稍微经过正规训练的官军,就很容易被打败。张角、张梁、张宝等人就是没有看到这一点,只想着人数比官军多,和官军硬碰硬,自然是输得很惨。反观那些余党,他们的行踪就飘忽不定,有时出现在这里,有时候又出现在那里,根本就不知道他们下一步会出现在哪里,因此朝廷往往很难将他们围剿,这也是这些余党能够存活得久的原因。”姜维听到这里,已经有些明白了过来,试探性地问:“听廖公的意思,莫非是想与魏国打游击?”廖立点了点头说:“伯约你也算聪明,明白我的意思。”接着,廖立又解释说:“汉、魏两国实力差距过大,若是死守,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迟早会被魏国一步步给吞没。相反,以攻为守,消耗魏国的资源,使汉魏两国差距不会过大。这样的方针战略固然不错,但每次都是派遣大军和魏军正面对抗,即使次次都能赢,我军也会有所损失。更何况,我军也可能不像魏军一样,可以输很多次,顶多只能输一、两次,而且还不能输得太大。可要是这样的话,谁能保证不会输得太大呢?是你,是我,还是已经去世的丞相?都不能够完全的保证。因此,我认为,北伐不应该看重一土一地的得失,应该是注重一个字——‘搅’!尤其是壅凉之地,搅得是越乱越好。就像那些黄巾余党一样,此起彼伏,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往往让朝廷摸不着方向,不知该向何处使力。若是我们能够按照黄巾余党这样的方式去搅乱壅凉之地的话,即使得不到寸土寸地,魏国也会耗损许多的人力物力去整治此地,其所动用的财力肯定会更多。只有这样,两国的实力才会越拉越小,我们才有可能打赢魏国。而完成这个‘搅’字,只需要万余人的军队前去就行了。这样长此以往,魏国国力就会有所耗损,而我国国力即使损失最大,也只是会损失这万余人而已。你觉得呢,伯约?”廖立的这一番话,无疑是给姜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姜维不禁细细沉思了起来。
廖立见姜维重视了自己的话,心想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便向姜维告辞。姜维还想让廖立留下吃完饭再走。廖立直接了当地拒绝了。临行前又特意提醒了姜维把自己弄回朝廷里边。然后才潇洒地离开了。
回到宴席之中,姜维思考着廖立对自己所说的话,以至于宁随到了自己的面前,喊了几遍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察觉。宁随耐着性子又喊了一遍,姜维才听到,对宁随问:“有什么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