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孙皓迁都的一众大臣中,以镇西大将军嘉兴侯领荆州牧陆凯为首,极力地反对孙皓迁都。宁随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却想:“迁都武昌倒是个好主意。武昌毗邻长江,与汉口隔江相望,若是迁都那里,的确可以做到觊觎荆州,向外扩张。只是为何要在此时提出来?难道他不知道这时提出来会被众多大臣所反对的吗?还是说他是故意的。”
陆凯等人都认为迁都事大,不可听信术士一派胡言,需得慎重行事。孙皓见状,于是决定暂缓下来。
事后,孙皓又召唤宁随入宫,给了宁随一份名单。宁随看了一眼名单,见上面都写着许多朝中大臣的名字,不禁问:“你想干什么?”孙皓对宁随说:“这些都是反对朕的决策的那些大臣的名字以及张布和濮阳兴二人的同党,我要你悄悄把他们都杀了,不管是意外身亡还是蓄意谋杀的都行。”宁随听后恍然大悟,不禁心想:“原来这才是他的目的,只是这样做……”于是有些反对地对孙皓说:“这会不会有些过头了。”孙皓却毫不在乎地说:“不这样又怎么能掌控朝堂,稳定局势。你放心好了,你杀了这些人之后朕会安排亲信顶上,到时候你想要的事情就能办成了。”宁随想了想,虽然觉得有伤天理,但是为了大汉也只好答应了下来。宁随说:“行,这些人就交给我去解决,不过如何解决,怎么解决,何时解决,你不能干涉我。”孙皓说:“你放心好了,朕不会过问的。”
就这样,在之后的几个月内,东吴的大臣们一连死了好几十个,而凶手至今也没有找到。
就在东吴内部势力进行清理的同时,魏国也在司马炎的掌控下走向了末途……
司马炎联结了一众大臣,逼迫魏帝曹奂禅让。曹奂害怕,只好答应了下来。于是命令贾充修建受禅坛。拟定于十二月甲子日禅让。
十二月甲子日,曹奂亲捧传国玺,立于坛上,大会文武。曹奂请晋王司马炎登坛,授与大礼。接着,曹奂走下坛,穿上公服立于班首。紧接着,司马炎端坐于坛上。贾充、裴秀列于左右,执剑,下令曹奂再拜伏地听命。贾充对曹奂说:“自大汉建安二十五年,魏受汉禅让,已经有四十五年了;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汝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当时起程,非宣诏不许入京。”曹奂泣谢离开。
当下文武百官,再拜于坛下,对着司马炎高呼万岁。司马炎绍魏统,改国号大晋,改元为泰始元年,并且大赦天下。魏国于是灭亡。
就这样,晋吴之间的战争,慢慢开始打响……
却说孙皓得知了司马炎的事情后,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吃惊不小。孙皓认为事情不能再耽搁下去,于是召集大臣,再次商议迁都一事。此时朝堂旧臣十之五六都被宁随暗中杀死,新的大臣也大都是孙皓的亲信重臣,因此迁都一事便毫不费力的通过了。
不久后,孙皓成功定都武昌,改元宝鼎。因为陆凯族弟、大司马陆抗镇守西陵,所以思索再三,决定分置左右丞相,让陆凯、万彧二人分别担任。陆凯见状,则趁机再向孙皓上书劝谏说:“现在无灾而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臣私下感到悲痛。以前汉室衰弱,三家鼎立;如今曹、刘失道,皆为晋有:此目前之明验也。臣愚但为陛下惜国家耳。武昌土地险瘠,非王者之都。且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此足明民心与天意也。今国无一年之蓄,有露根之渐;官吏为苛扰,莫之或恤。大帝(孙权)时,后宫女不满百;景帝(孙休)以来,乃有千数:此耗财之甚者也。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愿陛下省百役,罢苛扰,简出宫女,清选百官,则天悦民附而国安矣。”孙皓看完后,不予理睬,立即丢到了一边。接着,孙皓又大兴土木作昭明宫,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又召术士尚广,令其进宫筮蓍问取天下之事。
尚广得知皇帝召见,整理好衣冠后,来到了宫门口。只见一名官员早已站在宫门口,见到自己,便向自己走了过来。那名官员走上前问:“想必阁下应该就是尚广尚道长了吧。”尚广点了点头说:“贫道正是。不知阁下何人?”那官员回答说:“在下岑昏,想请尚道长帮个忙。”尚广说:“找贫道帮忙也可以,等贫道进宫见了陛下之后吧。”宁随却摇了摇头,看了看周围,接着说:“不是,此事与陛下有关系。”尚广听后问:“到底所为何事?”宁随说:“该会陛下召见道长,问取天下之事,道长打算怎么说?”尚广一听,便明白了过来,对宁随问:“你希望贫道怎么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