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亏空并不是秘密,徐天华等人心知肚明,而且当时忙着党争,就没时间处理。
后来九渊扣关,又忙着让九渊内乱,直到女帝想要出兵,才想来国库亏空。
谁吃了,谁拿了,大家都有份。
还回去有点难,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打开局面了。
徐天华准备清丈土地,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
像华国历史上那位改革家学习,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除政府需要征收米麦以外的,一律折收银两;农民及各种负担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赋役征收由地方官吏直接办理。
意思就是说,百姓在交税赋的时候,一律兑换成铜钱白银,这样一来,也便于官府的管理。
以后就直接统计全国各省府县征收的银两,直接扩充国库。
清丈田亩,阻力巨大,但是又是来钱最快的一个方法。
徐天华直接让户部尚书沈括和左右两个侍郎去徐府商议具体事宜,起初听到将百姓赋役全部折算成银两后,户部三人均是眼前一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赋税效率,减轻户部工作量。
等三人听到清丈田亩后,均是连忙劝阻。
不是他们有多少田亩瞒报,实在是大宁最大的地主就是坐在龙椅的那位,其次是各位藩王,接着便是士大夫阶级和勋贵子弟。
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太庞大了,甚至能让如日中天的徐党元气大伤。
徐天华也知道此事的难度,他决定先采取缓兵之计,麻痹各方势力。
第二日,大宁朝堂。
徐天华率先出列,请求女帝下令,削减现有赋的三成,并且永不加赋。对此次受水灾的地区,减税赋一年,用以恢复民生。
一时间群臣哗然,纷纷附和。
大宁帝国赋税分开,赋是要进皇帝的私库,而税才是要进国库的。
在大臣看来,反正赋收上来对他们也没什么用处,劝皇帝减赋还能刷自己在民间的威望,何乐而不为呢?
女帝脸色阴沉,她不是不想削减赋税,只是被人这样裹挟着做决定,她觉得很憋屈,乃至很屈辱。
众臣见女帝迟迟不回应,均是一头雾水,也没听说女帝有什么大的开销啊?怎么在这磨磨蹭蹭。
一些言官又蠢蠢欲动,想要死谏,成就自己的名声。
女帝刚要开口,只见徐天华挺直了腰杆,对着户部尚书直接下达指令。
“当今陛下年岁尚幼,对国家大事尚不熟悉,我作为先帝亲命顾命大臣,又是当朝宰辅重臣,当勇担重任。这件事就按我说的办,沈尚书你亲自盯着,阳奉阴违,假传圣旨者,抄家灭族。”徐天华冷冷道。
“徐相,微臣觉得不妥。”礼部主事姜天羽跳出来说道。
由于姜家和苏家斗得激烈,徐天华也就没追究姜天羽,暗示吏部放他一马,就贬为了礼部主事,后者惊喜的感恩戴德。没想到这时候会跳出来,不过徐天华丝毫不慌,跳梁小丑罢了。
结果,接下来发生的事,令姜天明后背发凉,面色紧张。
“姜大人对本相的决议有想法?”
“当然有,徐相,小臣觉得事情不能这么办。”姜天羽神神秘秘的说道。
“小臣觉得,礼部和国子监应该配合户部行动,让国子监在天下士子面前大力宣传徐相爷的拳拳爱民之心。礼部更应该以徐相爷此次举动为题,作为今年科举的考题。”姜天羽继续侃侃而谈道,一副尽在掌握的样子,让姜天明想揍他一顿。
徐天华也是展颜一笑,没想到姜天羽这么识相,随即开口道:“本相只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国子监和礼部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
姜天羽看着徐天华嘴角上扬,内心狂喜,趁热打铁道:“徐相,小臣以为极其有必要,不仅仅是为了宣扬徐相的爱民之心,还能震慑宵小,保证政策完整的进行下去。”
徐天华略微思索一下,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便继续开口道:“姜郎中说得有道理,就这么办吧,礼部那边就由你负责,并且督促国子监完成这事。”
“卑职谢徐相爷隆恩!”姜天羽激动的语无伦次道。
没想到拍了个小小的马屁,他这个礼部主事就直接变成礼部郎中了。
那要是再发发力,礼部尚书那位置不就唾手可得了嘛。
到时候,姜家也就不用看姜天明脸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