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皇子与赵武互相对峙之时,董卓率先发起了进攻,由于后方不稳,韩信竟然一时间被迫撤退。
毕竟是孤军深入,补给不稳。
一旦后方有变,极有可能给战局带来极大的变化。
所以韩信索性选择战略性撤退,只是他没想到董卓这么上头。
见韩信撤退了,以为是韩信怕了他。
也不顾什么阵型了,直接挥兵一拥而上。
这把韩信给看笑了。
韩信表示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狂妄的对手。
当年哪怕强如项羽,也不敢如此小觑于他。
韩信遂将几座城池全部还给了董卓,让董卓的骄傲之心达到顶峰。
董卓虽然带兵打仗有几把刷子,但是韩信毕竟没什么名气,所以他就以为是来镀金的人。
通过交战他更是发现,韩信连指挥都不会。
他的军队一触即溃。
通过这几日行军,他发现韩信部队的锅灶越来越少。
看来是将士们对韩信也没有信心,纷纷逃跑了,所以他的部队现在恐怕已经十不存一了。
董卓这么一想,发现这正是他建功立的大好时机,如果他能趁机夺下大宁帝国几座城池,那么他不仅将收获在军中极大的名望,而且还能拓展势力,进一步压缩大皇子的生存空间。
为将来夺取大皇子的位置做准备,也为了他心中那个深藏多年的野心做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韩信一路上减少锅灶,全都是故意的,只为了给他营造大宁军队兵力不足的假象。
而董卓没有深思,只是单纯以为韩信御下之道非常拉垮,连自己手下的士兵都管不住。
同时他也十分理解这种镀金的少爷们的心思,明明想干出一番事业,结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和威望,德不配位。
做事往往弄巧成拙,当然这是董卓非常乐于见到的事情。
没有什么事情比对方的统兵将领是个草包更让人兴奋了,他已经遇见到他歼灭大宁帝国这二十万大军的场景了。
十多万大军终究是过于拖累行军速度,董卓索性就带着五万骑兵追赶。
他觉得以韩信的能力以及日益减少的行军灶来看,这时候大宁帝国的军队大约也就在八到十万左右。
他带着五万骑兵风卷残云一般横扫,别说区区十万,就是再来五万也不在话下。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有韩信这样的懦弱无能的将领担任他们的统帅,他们的军心士气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董卓有信心靠着这五万铁骑打破韩信十五万大军,更何况从行军造的数量上来看,韩信的部队也就在八万到十万人左右。
用五万铁骑来消灭他们,简直就是抬举他们。
董卓这么多年打仗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自信过。
而韩信坐在前方给他准备了一个口袋阵,正在以逸待劳。
根据韩信的分析,董卓交了心理达到顶峰之后,必定认为韩信的军队不堪一击,肯定会舍弃大部分步兵,而只带少量骑兵追击,以求建立最大的功绩。
但这恰恰落入韩信的陷阱之中,九渊帝国的骑兵作战一向凶狠,如果正面作战二十万打十五万,韩信的胜算虽然很大,但是伤亡却会很大,不利于继续作战。
而如果先把九渊帝国的骑兵给打掉,再把这消息传回去,一定会引起他们军心动荡。
然后韩信在率领着得胜之兵,一鼓作气击破九渊帝国的军队,进而夺回先前故意让给董卓的城池,并且还能进一步扩张领土。
韩信早就提前命人调集国内民夫在前方设置了大量拒马桩,绊马索,而且全部用枯草、树叶隐藏起来。
只等着董卓的骄纵之兵入瓮,然后四面绞杀。
董卓兴高采烈,因为他的骑兵部队马上便要追上韩信的后军了。
果然选择用骑兵来追击是他做出的最正确决定,如果继续跟着步兵前行的话,韩信说不定早就率主力逃跑很远了。
他现在如果追上韩信,韩信肯定猝不及防的应战,进而会损失大量兵马。
而且他追的这么快,韩信的部队一定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军心士气大跌,根本不可能是他骑兵的对手。
想到这儿,董卓停了下来,对着身后的士卒大喊道:“全军冲杀,随我生擒韩信的小儿。有生擒韩信者,我一定为你们禀明大皇子,赏万金,封万户侯。有诛